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06:25阅读:792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着《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着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  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 故事      故事:先例
C.未  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        殷勤: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 不敢引疾                  ②臣  敢上壁
B.①御制诗  纪其事              ②日削月割, 趋于亡
C.①四海好学能文.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①去  人爱思之                ②临清流  赋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着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⑵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⑶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参考答案:
1.D   2.A   3.D
4.⑴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⑵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⑶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的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儒学,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
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今天都没有间断。(《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朱竹君先生别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细柳营原文及翻译

    《细柳营》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史记·绛候周勃世家》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关于人生哲理的谚语 生活,无论如何艰辛,我们,仍一如既往

    1、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2、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英雄。 3、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笑话中讲出来的。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

  • “竖”中秋 盼“月破”

    “竖”中秋 《礼记》是记周代祭礼的书,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秋天祭月亮。因为“秋”字从“禾”及“火”,寓“庄稼成

  • 韩愈《听颖师弹琴》全诗赏析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常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

  •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①盍叶②垂鬓唇③。 背后何所

  • 梦见佳肴

    梦见与别人一起进美餐,会遭受体力和精神上的折磨。梦见刚坐在摆满美味佳肴和餐桌旁,但是美餐突然无影无踪,是祥兆。灾难能避免,生活会幸福。

  • 王实甫《正宫 端正好》全诗赏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举案齐眉_举案齐眉的典故意思_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举案齐眉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梦见床铺

    ·梦见躺在床铺上——是痛苦和危险的先兆。·梦见躺在床上没有入睡——意味着要生玻·梦见躺在陌生人的床上——夫妻将要离婚。·梦见躺在肮脏的床上睡觉——梦见躺在肮脏的床上睡觉,预示着自己将会囊空如

  • 《寇准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