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宋史·张大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04:32阅读:372
张大经,字彦文,建昌南城人。绍兴十五年,中进士第,宰吉之龙泉,有善政。诸司列荐,赐对便殿,出知仪真。时两淮监司、帅守多兴事邀功,大经独以平易近民,民咸德之。寻移江东。他路有巨豪犯法,狱久不竟,命移属大经。豪挟权势求脱,大经卒正其罪。孝宗重风宪①之选,命条上部使者十人,上独可大经,召见,上曰:“朕十人中得卿一人,以卿风力峻整。”遂除监察御史,命下,中外耸叹。大经首陈士风掊克、偷惰、诞慢、浮虚四弊。又言:“诸路荒政不实,愿益加恐惧,申饬大臣,俾内而百官有司输忠谠、修厥职,外而监司守臣察贪理冤、去苛敛、宽民力。”上皆嘉纳。又论宦者董琏暴横,将命淮甸,所至诛求,且自号“董阎罗”。上曰:“然,人皆言之。”即依奏镌罢,窜南康军。秋旱,诏求言。大经极言:“人心不和有以致之。民力竭而愁叹多,军士贫而怨嗟众,二者当今大弊。中外兵帅多出贵幸之门,营利自丰,素召众怨,教阅灭裂,军容不整。且近习甲第名园,越法逾制,别墅列肆,在在有之,非赂遗何以济欲?愿陛下疏斥憸腐,抑绝幸门,垂意人主之职,责成宰辅,一提其纲,则天下事必有能办之者。”俄而池司郝政降充统制官,殿帅补外,盖用其言也。除礼部尚书兼侍读。大经屡请祠,上曰:“卿公廉必能为朕牧民。”以徽猷阁学士知建宁府。未几,移镇绍兴,辞不拜,予祠。进龙图阁学士,告老,以通奉大夫致仕。方主眷未衰,抗疏引去,人方之孔戣。庆元四年七月,疾革,语诸子曰:“吾目可暝,吾爱君忧国之心不可泯。”无一语及私。卒,年八十九。上甚悼之,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简肃。     (节选自《宋史?张大经传》)

【注释】①风宪:掌管风纪法度的官员。②近习:皇帝亲近的人。

③孔戣(kuí):唐代名臣,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不恋权位,据理求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宰吉之龙泉       宰:担任县令

B. 民咸德之         德:感激

C. 非赂遗何以济欲   济:满足

D. 大经屡请祠       祠:回乡祭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大经深受皇帝信任的一组是 (3分)

①赐对便殿,出知仪真  ②狱久不竟,命移属大经

③上独可大经                  ④责成宰辅,一提其纲

⑤郝政降充统制官         ⑥殿帅补外

A.①③④       B. ②④⑤       C.①③⑥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大经为官以民为本。他体贴民情,亲近百姓,治理地方有善政,深受百姓拥戴,与那些劳民兴事,为自己捞政绩的官员截然不同。

B. 张大经依法惩治豪强。他调任江南东路,有个大土豪犯法却逍遥法外,张大经对其依法治罪,使一件久拖不决的案子终于得以了结。

C. 张大经善于讽喻进言。秋旱之年,他借题发挥,向皇帝极言当今民力耗尽、士兵贫困的两大弊端,让皇帝疏斥奸邪腐败、抑制豪门。

D. 张大经晚年精力充沛,年虽老却体不衰,皇帝对此很是庆幸,多次委以重任,时人把他比作年七十而筋力耳目未衰的唐代名臣孔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俾内而百官有司输忠谠、修厥职,外而监司守臣察贪理冤。
(2)中外兵帅多出贵幸之门,营利自丰,素召众怨,教阅灭裂。

4.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难易结合,切合考生实际。其中,“宰”“祠”等容易望文生义,对根据文意推测关键词语的意义具有示范作用。

【解析】祠:辞官回乡。该项容易根据“祠”的本意而望文生义。该词语在文段结尾部分出现了两次,一是“大经屡请祠”,二是“辞不拜,予祠”,围绕这两句话,讲的是张大经不接受朝廷任命,再结合“告老”等内容,可以推断出:祠是辞官回乡,而不是回乡祭祖。A项“宰”的释义,是重要的干扰项,此考点是从教材上移植的,《滕王阁序》中有名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是县令之意。在“宰吉之龙泉”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担任县令”,故A项正确,依据前后句子来看,符合文意。

5.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围绕题旨筛选相关信息,意在引导考生理解文意,根据题干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取舍。

【解析】紧扣“张大经深受皇帝信任”,可从两方面着眼:一是皇帝对张大经的任用,二是皇帝对张大经言听计从。如果不符合这两点,即可将其排除。据此排查,②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张大经的信任,将案子移交他办理;④是张大经对皇帝提的建议。这两项与皇帝的信任无关。其它四项均符合题意:①③是皇帝给张大经授予职务,表示对他的信任;⑤⑥是皇帝采纳张大经的建议所采取的抑制豪门的措施。

6.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这一考查意图,主要通过D项体现,该项隐蔽性较强,必须在把握相关语段要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

【解析】D项概括不全,且丢失的是主要信息。时人之所以把张大经比作唐代名臣孔戣,原因有二:一是两人都年纪老而身体好,二是都具有高风亮节,不迷恋权位,坚决请求辞官。D项见一不见二,把最要紧的人物相似点忽略了,所以不符合文意。

【易错警示】对信息的筛选一定要细心,提取要点一定要全面。解题时,既要紧扣原文,又要注意编者给出的重要注释。本题注释③对孔戣的介绍比较详细,就是为考生解答此题所作的暗示。将人物作比时,不能有片面性,更不能遗漏最主要的信息。

7. (1)使朝廷内百官和官署上达忠直的言论、尽职尽责,朝廷外监司守臣查办贪污腐败,为民伸雪冤屈。

(2)朝廷内外的将帅多出自权贵之家,他们谋私利财产丰足,向来招致人们怨恨,军队训练荡然无存。

【命题立意】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文言句子的翻译,涉及面较广,可以全面检测理解文意、推断关键词、组合语句等能力。

【解析】要把句子放到全文中考量,有的较生僻的关键词,要根据前后文意进行推断,尽量做到字字落实,注意整合句子,使其通畅。(1)俾(使)、输(上达、上传等)、忠谠(忠直的言论)、修厥职(尽到职责)、监司守臣(官职名,不译)。(2)中外(朝廷内外)、兵帅(偏义复词,译为将帅),贵幸(权贵、富豪等),教阅(指训练军队,该词语可从后面的“军容不整”推断出来)灭裂(形同虚设、荡然无存等)。

【译文】
张大经 ,字彦文,建昌南城人。绍兴十五年,考取进士,到吉林的龙泉当县官,有很好的政绩。众官署共同推荐,(朝廷)下诏让他到便殿与皇帝对答(有关问题),(对答后)出任江苏仪真知县。当时两淮的监司、帅守等大多劳民兴事,以向朝廷请功。大经却因为平易地亲近百姓,百姓都感激他。不久调任江南东路。江南东路有个大土豪犯法,这个案子久久不能结案。(上级官署)下令移交大经审理。大土豪依仗权势希求解脱,大经最终依法查办了他的罪恶。孝宗皇帝很重视对掌管风纪法度人员的选拔,下令有关官署给朝廷推荐,(官署推荐)部使者十人,皇帝只认可大经,召见他,皇帝说:“我从十个人中只选拔你一个,要依靠你大力严加整顿。”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的官职,任命下达,朝廷内外惊叹。大经首先陈奏官场风气中掊克(聚敛,收刮民财)、偷惰(偷安懈怠)、诞慢(放荡傲慢)、浮虚(浮躁虚夸)四大弊端。”又上奏说:“各路官吏荒废政事,不据实上奏民情,希望(朝廷)对此要更加警惕,下令整顿大臣,使朝廷内百官和官署上达忠直的言论、尽职尽责,朝廷外监司守臣查办贪污腐败,为民伸雪冤屈、去除苛捐杂税、使民力宽松。”皇帝都妥善地采纳了。又上奏说宦官董琏暴横无道,刚任命他去淮甸,所到之处,他对百姓极为严苛,强制征收,并且自称“董阎罗”。皇帝说:“对,人们都这么说他。”立即依奏削职罢免,把他流放到南康军。秋天大旱,皇帝下诏征求意见。大经极力上言:“这是人心有怨气才招致这场大旱。民力用尽、军士贫困因而愁叹怨言很多,这二者是当今最大的弊端。朝廷内外的将帅多出自权贵之家,他们谋私利财产丰足,向来招致人们怨恨,军队训练荡然无存,军容不整。况且皇帝亲近的人(他们)修建豪华的宅第名园,超越法令制度(违规建造),他们的别墅、商铺,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收受贿赂怎么能够满足他们的贪欲?希望陛下打击奸邪腐败之人,抑制豪门,全心全意尽到人主之职,责成辅佐皇帝的大臣,都遵守朝纲,那么天下事必定都能办好。”不久,池司郝政降级为充统制官,统领禁军的殿帅调出京城在外补任缺职,都是皇帝采用了张大经的建议而作出的决定。朝廷授予大经礼部尚书兼侍读的官职。大经屡次请求辞职回乡,皇帝说:“你廉洁正直必定能替我治理好百姓。”不久,调到绍兴任职,大经推辞不接受,准备辞职回乡。晋升为龙图阁学士,大经告老回乡,以通奉大夫的身份辞官离任。当时皇帝正眷恋他虽年纪老却体力不衰,(他却)抗旨辞官而去,人们把他比作唐代的孔戣。庆元四年七月,大经病情危重,对他的子孙说:“我可以闭目离开人世,但吾爱君忧国的心是不可泯灭的。”没有一句话说到私事。去世时,享年八十九岁。皇帝很是为他哀悼,赠给他银青光禄大夫的封号,谥号简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6首悠然诗词:忘记年龄,静守灵魂深处的美好

    其实,人一生中,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当你开心时,不论你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还是无忧无虑的少年,那就是最好的年龄。什么是最好的年龄?忘记年龄,不为年龄所累,就是最好的年龄。

  • 《弃书捐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弃书捐剑 【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 折桂令·樵·刘致

    折桂令·樵 刘致 正山寒黄独无苗。 听斤斧丁叮,空谷潇潇。 有涧底荆薪。淮南丛桂。五意堪樵。 赤脚婢香粳旋麓。长须奴野菜时挑。 云暗山腰。水滹溪桥。

  • 王维的诗《青溪》翻译赏析: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青溪》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 “林广,莱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林广,莱州人。以捧日军卒为行门,授内殿崇班,从环庆蔡挺麾下。李谅祚寇大顺城,广射中之。夜过洛河,夏人来袭,广扬声选强弩列岸侧,实卷甲疾趋,夏人疑不敢渡。尝护中使临边,将及乌鸡川,遽

  • 张养浩《中吕·喜春来》(三首)注释赏析

    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①,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②,比颜御史费精神③。 路逢饿殍须亲问④,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司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乡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顽

  •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

  • 马致远《拨不断》全诗赏析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作品赏析【注释】:唉!读书人,功名难求。长安不是你呆的地方,且酸溜溜的回去吧……

  • 送刘函三序(清)方苞

    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1],行中庸之行,而不牵于俗[2],亦难矣哉。苏子瞻曰[3]:“古之所谓中庸者,尽万物之理而不过;今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为[4]。”夫能为众人之所为,虽谓之中庸

  • 付之一炬造句

    语义说明:指物品、成果悉数被焚毁。 使用类别:用在「全遭焚毁」的表述上。 付之一炬造句: 01、他的藏书不幸在战火中全部付之一炬。 02、珍贵的林木,因为一场森林大火,付之一炬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