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柩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B.臣荷陈氏厚遇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参考答案
9.B(蒙受)
10.C(①表被动,故用“为”;②据语境推断,此处应为“趁机”,故用“因”;③据语境推断,此处应用表反问语气的虚词,故用“乎”)
11.A(“焉”,句末代词;“二十骑”,数量词;“从申至酉”,时间状语)
12.D(“协助杨素”有误,从“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可以看出,当时系由周罗睺主导讨伐杨谅余党)
13.
(1)(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在公堂上)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出”“狱讼”“关”“怀”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您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承”“令闻”“殊”“匪”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周罗睺,字公布,是九江寻阳人。周罗睺十五岁时,擅长骑马射箭,喜欢玩老鹰和猎犬,凭借能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行为放纵,收罗聚集流亡之人,背地里修习兵法。陈宣帝年间,他凭借战功被授予开远将军称号。他后来跟从大都督吴明彻和齐朝部队在江阳征战,被流箭射中左眼。齐朝部队在宿预包围吴明彻的队伍,各路兵马相互观望,没有了战斗的想法。周罗睺策马驰骋,迅猛攻击,敌人没有不退却的。太仆卿萧摩诃趁机在一边辅助,最终斩获不计其数。周罗睺又进军徐州,和梁士彦在彭城激战,萧摩诃亲临战阵,从马上坠落,周罗睺前去救助,从敌军重围中将其救出,勇武冠于三军。
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江州司马吴世兴秘密上奏,说周罗睺很得民心,在岭南地区拥有大量支持者,恐有不测之心。陈后主得知后心存疑虑。萧摩诃、鲁广达等人纷纷保荐他。朝外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劝他谋反,周罗睺坚决拒绝。周罗睺班师回朝,被封为太子左卫率,越发得到陈后主信任。经常参加陈后主组织的宴席,自此更加被亲近礼遇。
晋王杨广讨伐陈,周罗睺都督巴峡沿江诸军事来抵抗隋朝的进攻。隋朝的部队不能过江,相持好几个月。不久丹阳沦陷,陈后主被擒。此时,长江上游还没有被攻下,杨广让陈后主手书命令周罗睺投降。周罗睺和各位将领聚哭告哀了三天,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隋文帝宽慰晓谕周罗睺,答应给他荣华富贵。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蒙受陈家优厚的恩遇,陈朝覆亡,臣要报效尽忠却做不到。今蒙受陛下赏赐,能够保全性命,已经很荣幸了,至于富责荣禄,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文帝对他更为赏识。早先, 陈朝副将羊翔投降隋朝,让他作为攻打陈朝的领路人,职务升到上开府,位次在周罗睺之上。韩擒在朝堂之上讥笑周周罗睺:“你不懂得灵活应变,现在官职排在羊翔之下,难道不惭愧吗?” 周罗睺回答道:“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你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韩擒面有愧色。
开皇十八年,隋朝出征辽东,周罗睺被任命为水军总管。从东莱乘船渡海,奔向平壤城,途中遭遇大风,好多船只沉没,最终无功而返。开皇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隋朝边境,周罗睺跟随杨素征讨。敌兵众多,周罗睺对杨素说:“敌人阵型还不够整齐, 请求现在攻打他们。”杨素同意了,周罗睺带领二十个骑兵径直冲入敌阵,从申时一直到酉时,多次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最终狠狠地击溃了敌军。隋炀帝继位,授予周罗睺右武侯大将军。汉王杨谅谋反,皇帝诏令周罗睺辅助杨素讨伐平定杨谅。这一年冬天, 隋炀帝游幸洛阳。此时,陈后主去世,周罗睺请求到后主灵柩前哀悼一场,炀帝同意了。周罗睺穿着孝服护送后主灵柩到墓地,埋葬完毕,脱掉丧服后直接上朝。炀帝极为赞许,当时的舆论也称颂他遵从礼仪。当时杨谅余党占据晋州、绛州等三州,还没有被攻取,诏令周罗睺主持绛、晋、吕三州诸军事,出动部队围剿杨谅余部。周罗睺被流箭射中,在军中死去,时年六十四。部下扶送他的灵柩返回京城,走了数里后,车马无缘无故自动停下来,用鞭子駆赶它也不走,只见有风浮动旋绕在灵车周围。绛州长史郭雅屈膝下拜,祷告道:“您是遗憾残敌还没有被灭掉吗?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消灭他们,(希望您)不要有会么遗憾了。”于是风停下来,车马继续行进,看到的人没有不悲伤叹息的。朝廷追赠他为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为“壮”。
-
行过石壁尽,夜泊牛口渚。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安知城市欢,守此田野趣。只应长冻饥,寒暑不能苦。
-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
-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①铜,聚铜入炉,大鞴②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③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程氏家
-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释】 ⑴隋家宫阙:特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 ⑵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
-
《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
-
语义说明:形容不择手段的取得权利、财物。 使用类别:用在「蛮横胡为」的表述上。 巧取豪夺造句:01这些贪官对当地民众巧取豪夺,无所不至! 02他那地位是巧取豪夺来的,有何值得尊敬? 03这种巧取豪夺的
-
长信秋词(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忱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诗鉴赏 这组诗共五首,写于天宝年间(742-756),诗人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 注: 1、《定风波》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