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聊斋志异·张诚》“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2:57:08阅读:325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张常客豫,遂家焉            于是余有叹焉
   B.见其指已破,履已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妻为北兵掠去                吾属今为之虏矣
D.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参考答案
9、C 解析:C项中的“恶”是疑问代词,解释为“哪里,怎么”。
10、C 解析:C项的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A项中的两个“焉”意思不同。第一个“焉”意为“于此”,兼词;第二个“焉” 是句末语气词B项中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 。D项中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关系,第二个“以”是介词,意为“把”。
11、D  解析:①②③⑤均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④为老师的行为,表现老师对他们兄弟感情的赞叹,是直接表现兄弟情深。⑥为张讷受伤后的状况,未涉及兄弟感情。
12、B 解析:“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有误,应是从自己家里偷了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成饼给张讷吃。
13、(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解析:(1)注意“无论”“纵或”“且犹”“归”的用法。(2)翻译时注意如下四个知识点:“犹”“夫人”“况”“何”的解释。古今异义词如“夫人”要注意古今用法的不同。
【参考译文】
河南人张某,他的祖先是齐地人。明朝末年,齐地大乱,他的妻子被北方的士兵抓走了。张某经常客居河南,便在河南安了家。在那里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张讷。没过几年,妻子死去,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儿子张诚。牛氏性情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看待,叫他吃最差的饭菜。并且还要派他去砍柴,要求他每天砍柴一担,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责骂,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偷偷的贮藏起来,悄悄的给张诚吃,还送他到私塾读书。
   张诚一天天长大了。他性情孝敬友爱,不忍心看哥哥劳苦。私下里劝说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母亲不听。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一担柴还没砍够,正赶上风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于是只得背着先前砍的那点柴走回家。继母发现他砍的柴少,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张讷饿得难以忍受,便进房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张讷神色不好,便问他:“是不是病了?”张讷说:“饿了。”张诚问张讷是什么原因,张讷便把没打够柴被继母停食的事告诉了张诚。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怀揣着炊饼拿出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旧把饼吃了,并叮嘱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张诚说:“你身体本来就弱,怎么能每天看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吃惊地问:“你来干什么?”他回答说:“(我)要帮你砍柴。”张讷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愿意)来的。”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你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张诚不听,并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并且说:“明天(我)要把斧子带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的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了孔。难过地说:“你要是不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哥哥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继续砍柴。砍柴回家后,他跑到私塾里叮嘱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不能让他去干活。因为山中有凶恶的虎狼。”老师说:“今天中午前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责问过他。”张讷回来后对弟弟说:“不听我的话,挨老师责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的事。”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砍柴。哥哥(看见他又来了)惊骇地说:“我已经说过叫你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只是一个劲儿地砍柴,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休息。大约砍满一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回去了。老师又要责打他,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认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制止他,他都不听。
   有一天张诚和几个人上山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几个同伴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跑过来把张诚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人,走起路来迟缓,被张讷追上了。张讷举起斧头用力砍去,一斧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虎受伤后狂奔而去,张讷怎么也追不上,只好痛苦返回来。众人都来劝解他,他哭得更加悲伤,(对安慰他的人)说:“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而死的。(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呢!”于是就用斧头砍自己的脖子。大家急忙阻止,但斧子已经在脖子上砍进一寸深,鲜血奔涌,眼看着就不行了。大家非常害怕,撕烂他的衣服,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然后一起扶他回家。他的继母又哭又骂,叫喊着说:“你把我的儿子杀死了,想割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再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夜里也睡不着,只是整日整夜靠着墙哭泣。父亲担心他也会死去,便经常到他的床前给他喂点东西吃,牛氏知道后就诟骂斥责。张讷索性不吃饭食,没过三天就死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