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全文翻译赏析
[译文] 身体虽然死了,但精神永不磨灭,永远是鬼界中的英雄。
[出自] 战国 屈原 《楚辞·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注释:
此诗是追悼阵亡士卒的挽诗。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敌若云:敌兵众多如云。
凌:侵犯。
躐(liè):践踏。
行:行列。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
天时怼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duì):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反:通“返”。
忽:不分明。
超远:遥远无尽头。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首身离:身首异处。
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终止。
以:且,连词。武:威武。
凌:侵犯。
神:精神。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译文1: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 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 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 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 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 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译文2:
手持吴戈啊,身披利甲,车轮交错啊,短兵厮杀。
旌旗蔽日啊,敌兵如云,将士争先啊,乱射交叉。
军阵被侵啊,队列遭踏,左骖惨死啊,右骖被扎。
车轮深陷啊,绊住战马,挥动鼓槌啊,战鼓猛挝!
苍天怨恨啊,神灵震怒,伤亡殆尽啊,尸横荒沙。
出征人儿啊,一去不返,野原茫茫啊,路途遥遐。
身佩长剑啊,秦弓在手,身首分离啊,壮心无瑕。
勇盈于衷啊,武彰于外,终显刚强啊,不可凌加。
身虽已逝啊,英灵永在,神魂刚毅啊,鬼雄堪嘉。
这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楚辞·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国殇”即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此诗即是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赏析二: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国殇(shang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迸。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国殇》不是祭祀人鬼或人神的祭祀诗,而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叙事诗,是为悼念和歌颂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而作的诗歌,是楚辞中的一篇兵学文献,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战争状况,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战争样式、作战方式、兵种构成、武器贸易、征兵制度以及《孙子兵法》的成书研究,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研究古代兵学文化与军事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献。
《国殇》是屈原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的一篇叙事诗,反映了战国末期的战争情况,是楚辞中唯一描述战争的作品,是一篇重要的兵学文献。一、《国殇》的主题不是祭祀人鬼或人神,而是叙述与歌颂楚军对敌作战与阵亡的将士,其风格不是浪漫主义祭祀诗,而是现实主义叙事诗《国殇》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国殇》选自《楚辞》中的《九歌》。
这篇作品反映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是一篇场面恢宏,情意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篇,主要写作特征是:一、选材气势宏大,成功塑造了鲜明的群体形象《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屈原从战争敌胜我败着笔,选材气势恢宏,场面庞大,情绪悲壮激昂,振聋发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多么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多么浩气长空的英雄气概!寥寥数句,让我们体味到了古战场上激烈拼杀的血腥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楚军将士宁死不屈,人虽败精神不倒的大无畏精神。这种选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和对楚军将士无限崇仰的真挚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的集体群像。二、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重,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从写法上,作者采用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映衬,使当时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强烈地凸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诗中还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对将士们面对强敌不畏惧的精神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三、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国殇》顾名思义是为悼念死难的烈士而作的祭歌。但屈原所写的这篇诗不仅仅是为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以振兴楚国。围绕这个主题,这首诗在谋篇时采用了叙和赞前后呼应、紧密结合的方法。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四、句式齐整精练,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屈原大多数作品的语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词藻华美,花团锦簇,而在《国殇》这篇诗中,由于题材的肃穆感,屈原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特别是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 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
【千变万化】变化非常的快。 【千军万马】兵马非常的多。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情况复杂,无所不有。 【以防万一】预防可能的或预期的突然变故。 【千家万户】指众多人家。
-
描写“思乡离愁”的古代名言名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
-
有关描写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鉴赏 诗中有秋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
-
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中国人文精神,尤其表现在人生智慧上。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礼乐教化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的功夫,尽心知性而知天。道家老子
-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
[译文]到了现在,那歌楼的女子,还把当年陈后主所作的那支《后庭花》唱了一遍又一遍。 [出典]王安石《桂枝香》 注: 1、《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
-
一、 语义说明:像放下重担那样轻鬆。 使用类别:用在「紓解放鬆」的表述上。 如释重负造句:01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02这件祕密揭露后,她反而如释重负,多年来心头的阴影一扫而空。
-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 ①香迳: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
【奴颜婢膝解释】形容奴才相十足,卑躬屈膝,向人拍马讨好的样子。奴:奴隶,奴才。颜:面容。婢:女仆,女奴。【辨析】和“卑躬屈膝”意义相似,有时可以通用。 【奴颜婢膝造句】 ①八国联军侵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