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阅读答案及翻译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4.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用法不 相同的一组是(
A.①良殊大惊,随目之
B.①东见仓海君
C.①良因怪之
D.①道遇沛公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C.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D.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断句的能力。本题可以作为断句依据的有,一是句末语气词“也”,一是固定句式“乃……也”,一是名词代词,“他言”“旦日”“其书”“良”“之”。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此题中,A.“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错,原文是说“他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C.“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错误。D.“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于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答案】(1)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2)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数、以、说、善;(2)衣褐、直、顾,“游下邳圯上”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到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好。”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恩赐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很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处唐bull;王维《山中送别》原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王孙:这里指朋友。赏析
-
1、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2、元鸲遣悲怀三首其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佚名《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晏殊《玉楼春
-
脑筋急转弯题目:小冬和小龙谁最爱动手动脚? 脑筋急转弯解析:从名字上来看,小冬是冬天生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天寒地冻,寒风凛冽,自然很容易冻(动)手冻(动)脚。 脑筋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释】形容小心谨慎,不辞辛苦地贡献出的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受尽一切劳苦。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
脑筋急转弯题目:有架飞机失事,现场支离破碎,令人惊讶的是找不到任何伤员,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因为遥控飞机里面没有坐人。 脑筋急转弯答案:那是一架遥控飞机
-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
-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共挽朱幡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
-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作品赏析赵次公谓江边踏青,乃成都事,盖因前诗有“草见踏青心”句也。按:是年西山有吐蕃之警,故云旌旗、鼓角。依赵氏编在宝应元年春成都诗内。江边踏
-
《浪淘沙》 年代:宋作者: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
-
夜来西风里,九天鵰鹗飞①,困煞中原一布衣②。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③,恨无上天梯④。 ①九天:极高的天空。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鹗(e):猛禽,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