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5 21:35:54阅读:53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出自唐代张籍的《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注释
①殁(mò):覆没、被消灭。
②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③依倚:依赖、依靠。
④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⑤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暗淡无光,没用处。

参考赏析

简析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习见题材。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附影附声

    附影附声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附影附声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附影附声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葛藟虆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

    出自两汉刘向的《九叹》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诚而不阿兮

  •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

    嫶妍太息,叹稚子兮 出自两汉刘彻的《李夫人赋》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

  • 这早晚敢动手哩,老夫人行动些儿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殿头官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下官殿头官是也。今有王枢密奏知圣人,因为官道窄狭,车

  •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全诗赏析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译注】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全诗】《西施咏》[唐].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

  • 鲍子难客文言文翻译

    鲍子难客文言文翻译   《鲍子难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谚语故事,故事借小孩子的语言批判了唯心主义,赞扬了唯物论的思想,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鲍子难客文言文翻译吧!  鲍子难客

  • 《福建晋江散文作品简评》许谋清散文赏析

    老生常谈,散文是散而不散。小说、戏剧、电影都有情节抓着读者,散文只能靠这散而不散,所以语言对于散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看了李伟才、王常婷、蔡安阳、李锦秋、张百隐几位青年作者的5篇散文作品,发现5位作者的

  •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唐彦谦《采桑女》赏析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赏析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