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意思翻译、赏析
出自唐代张籍的《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注释
①殁(mò):覆没、被消灭。
②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③依倚:依赖、依靠。
④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⑤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暗淡无光,没用处。
参考赏析
简析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习见题材。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作者介绍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享节愍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嘉荐有典,至诚莫骞。画梁云亘,雕俎星连。乐器周列,礼容备宣。依稀如在,若未宾天。
-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
-
原文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⑴,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⑵,又作东风十日寒⑶。注释⑴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尝试。⑵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⑶作:起。翻译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舞论》 印度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成书年代争论较大,一般认为约在公元前后。可能是从公元前开始积累经验,而公元后才逐步修订成书的
-
出自唐代张易之的《泛舟侍宴应制》 平明出御沟,解缆坐回舟。绿水澄明月,红罗结绮楼。弦歌争浦入,冠盖逐川流。白鱼臣作伴,相对舞王舟。
-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
出自唐代卢从愿的《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太簇角》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播殖资始,品汇咸亨。列俎棋布,方坛砥平。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
对革命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胡也频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胡崇轩,曾用也频、白丁、野草等笔名。1903年生于福州。少年时在金铺学徒,因不甘屈辱,追求自立,1920年只身逃往上海考入浦东中学,1
-
出自唐代张潮的《长干行(一作李白诗,一作李益诗)》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正末王文用、旦儿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这河南府人氏,姓王,双名从道。嫡亲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