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林嗣环《口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2:48:34阅读:180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课文依次描写了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失火救火三个情景,目的在于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善”字。
2.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有: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其作用是:侧面描写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3.课文为什么要在开头和结尾写“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答]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既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也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助于外物。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中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的顺序能调动吗?为什么(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答]不能。这些词语表现了听众听得入神、思索、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的心理感受。不能调动。
5.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答]“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

二:
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4.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   )。
5.“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6.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7.作者描写口技者的高超技艺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答案:
3.A 
4.善
5.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
6.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7.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 方兴未艾造句

    语义说明:比喻事态正在蓬勃发展。 使用类别:用在「热烈兴盛」的表述上。 方兴未艾造句: 01、青少年围棋手的增多,说明了围棋运动在我国正方兴未艾。 02、直排轮是近来方兴未艾的

  • 马致远《落梅风》全诗赏析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作品赏析【注释】:

  • 盘点水浒传中10大无能之人:108将中谁是最没用的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由施耐庵着,罗贯中编次,

  • 钱起《谒许由庙》全诗赏析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 为什么乌龟喜欢倒立? 答案:因为上面有规定(龟腚)

    脑筋急转题:为什么乌龟喜欢倒立? 脑筋急转解析:因为上面有规定(龟腚),乌龟倒立的时候会露出龟屁股(龟腚)。 脑筋急转弯答案:因为上面有规定(龟腚)

  • 阿谀逢迎造句五则

    【阿谀逢迎解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形容拍马,奉承,谄媚讨好。阿谀:拍马、奉承。逢迎:故意迎合别人。 【阿谀逢迎造句】 ①文章通过对比,刻画了王秘书阿谀逢迎的嘴脸,突出了新市长的

  • 屈原的故事:一代圣贤却被楚怀王两度流放

    屈原第一次流放地是汉北地区,为了破掉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 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

  • 杀人如麻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杀人极多。 使用类别:用在「杀人众多」的表述上。 杀人如麻造句:01这些杀人如麻的盗匪,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02一提起他杀人如麻的罪行,每个人都十分气愤。 03敌军所过之处,杀人如麻

  • 金榜题名对联集锦 寒窗苦读日,深夜灯明大全

    金榜题名时,高朋满座; 飞黄腾达日,全家皆荣。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玉女入房日,低吟浅歌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荣归故里日,霸气冲天 苦经学海不知苦; 勤上书山自恪勤。 天下兴亡肩头重任; 胸中韬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