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深虑论》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用,非法术乏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矢眷其德,若慈母乏保赤子而不恶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忽:疏忽
B.汉惩秦之孤立 惩:惩罚
C.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D.岂工于活人 工:善于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九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而卒亡秦之社稷
B.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 变封建而为郡县
C.足以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
D.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认为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
B.作者认为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如超出智力所达到的范围,那就是上天的安排了。
C.作者认为智力谋划的只能是人事方面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D.作者认为仅凭个人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可能会使国家陷入危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3分)
译文
(2)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3分)
译文:
(3)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4分)
参考答案:
4.B【解析】惩:借鉴。
5.C【解析】C.他们的。A.却;于是。B.认为;成为。D.代词,他们;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6.D【解析】“可能会……”理解有误,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注意原文中的两个“必”字。作者认为仅凭个人智慧要想使国家一定不会危亡,道理上也是一定讲不过去的。
7.(1)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2)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3)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
【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系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他们的君王,便收回他们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竞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
乱伦之事,历来为人不齿。但偌大的世界,却无奇不有。 这种反人性的事件,过去我们仅在小说或戏剧中屡屡见之。如曹禺的《雷雨》,周萍与继母繁漪的不伦恋;周萍与鲁四妹的兄妹恋。前者明知故纵,尔后幡然
-
《孙叔敖为楚令尹》原文及翻译 选自《说苑·敬慎》刘向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②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
-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释: ⑴爇(ruograve;):烧,点燃。频:频繁,多次连续,此处作不停地回头讲。
-
语义说明:比喻情况日渐败坏。 使用类别:用在「日趋恶化」的表述上。 江河日下造句:01党派之争造成政风江河日下,国人焉能不有所警惕! 02世衰道微,人心不古,治安状况当然跟着江河日下了。 03在大卖场
-
梦见枕头,吉兆,危难时刻会得到朋友的帮助。梦见扁枕头,预示着最近钱财紧缺,需要节约。梦见小枕头,会有远方的朋友来访问。梦见一个很大的枕头,意味着最近有财运。梦见正常的枕头,预示着会
-
关于描写“作诗、写作”的诗词名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
-
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ldq
-
金瓶梅鉴赏(10)元宵节佳人赏花灯 周钧韬 正月十五闹元宵,西门府娘儿们披红戴绿,一起到狮子街灯市李瓶儿新买的楼房里,临窗观赏花灯: 月娘到次日,留下孙雪娥看家,同李娇儿、孟玉楼、
-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作者:李白年代:唐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献纳少成事,归休辞建章。 十年罢西笑,览镜如秋霜。闭剑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