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4 12:27:01阅读:266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出自唐代李益的《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注释
①偏:一作“遍”。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②碛(qì):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
③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

参考赏析

赏析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虚写笛声导致征人行为举止的细微变化,实写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长期积郁胸中,无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元年(785)至四年间在杜希全幕中之时。此时李益入塑方节度使崔宁的幕府,随着崔宁在祖国边疆巡视时,感受到军队已经不复盛唐的雄壮豪迈,空余衰飒之气的遗憾,有感而发作出的诗篇。李益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著成《从军北征》。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 摧山搅海

    摧山搅海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摧山搅海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摧山搅海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意思翻译、赏析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出自宋代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布瓦洛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布瓦洛 尼古拉·布瓦洛·戴普雷奥(Nicolas Boilea u-Des-preaux,1636—1711)法国著名的美学家、文

  • 木刻钟馗文言文翻译

    木刻钟馗文言文翻译   导语: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以下是小编整理木刻

  • 端午节释义,端午究竟是什么意思?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但较之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的字面含义比较

  • 知我罪我

    知我罪我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知我罪我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知我罪我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   南辕北辙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辕北辙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南辕北辙的原文  魏王欲攻邯

  •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全诗赏析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作品赏析【译文】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缺月圆已是几度春秋。秋风的萧瑟从渭水拂来,长安城里尽是

  • 管子四时篇全文及翻译

    《管子·四时》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管子四时篇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管子四时篇全文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