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意思翻译、赏析
出自宋代陈达叟的《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参考赏析
鉴赏
《尊前集》此词归于李白。从词的内容风格看,接近敦煌民间词,可能是民间曲辞而托名李白的。《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宋末陈达叟词,《历代诗余》卷九作南宋陈以庄词,皆误。
词中“衡阳雁”,犹云南飞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一行书”,用雁足传书故事。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又雁行排成“一”字,即一行书,这里语带双关,责怪丈夫人不如雁,雁有千声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托飞雁捎来。
此词以思妇的口吻述说:秋雁打从作客北地的丈夫那边飞来,因此见雁思人。但是,雁能传书,他为什么不托大雁捎个信来呢?岂不是太薄情了吗?于是不禁转而怨恨起来,甚至气得哭了,发誓来春雁北归时也不给他带信。这种气愤和责怪,不免毫无根据,错怪对方,但却是情极而生,表明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要是一旦来书,不知该多么高兴和欣慰。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从见雁起兴,到最后赌气罚咒,生动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态,使这首词富于民歌风味。
作者介绍
陈达叟陈达叟,宋末人。...
-
【原题】:余所藏李文才画鹤甚奇伟岁久缣烂各缺一趾偶有善工为补之
-
出自宋代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
-
心术心术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87],然后可以制利害[88],可以待敌[89]。 凡兵,上义[90];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
-
出自唐代杨浚的《赠李郎中》 仙郎早朝退,直省卧南轩。院竹自成赏,阶庭寂不喧。焚香开后阁,起草闭前门。礼乐风流美,光华星位尊。荣兼朱绂贵,交乃布衣存。是日登龙客,无忘君子恩。
-
诗以贾谊自比,表现了被贬后内心的悲怆、凄凉与惆怅,抒发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国事的关切。史郎中钦,郎中史钦,事迹不详。">
-
文艺美学研究·艺术修养 指文艺家在按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所应具备的专业条件与能力。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艺术美的创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艺术作品是思想性、真实
-
出自南北朝王微的《杂诗二首》 【其一】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 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尤不销冶。 寒雁归所从,半涂失凭假。 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 常怀云汉渐,常欲复周雅。 重名
-
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注音版《 不bù食shí嗟jiē来lái之zhī食shí 》 齐qí大dà饥jī 。 黔qián敖áo为wéi食shí于yú路lù , 以yǐ待dài饿è者zhě而ér食shí之zh
-
出自唐代吴筠的《游仙二十四首》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龙驾朝紫微,后天保令名。
-
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技法 中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等。考查的形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