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4 12:00:30阅读:407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出自唐代阎选的《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注释
沉沉:深沉。
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棹:船桨。
兰浦:意思是长着兰草的水边。浦,水边。
萧萧:风声,也指草木摇落声。
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参考赏析

赏析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晚清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注:“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作者介绍

阎选

阎选,生卒和字里不详,五代时期后蜀的布衣,工小词。与欧阳烔、鹿虔扆、毛文锡、韩琮被时人称为“五鬼”,世传有八首小词被唐人赵崇祚收入《花间集》。《花间集》称阎处士。其他不详。...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全诗赏析

    幽州夜饮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释 ⑴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

  •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出自唐代张谔的《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 《陈书·樊猛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原文: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

  • 巴高枝儿

    巴高枝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巴高枝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巴高枝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苍梧谣·天》赏析

      夜空中的一轮圆月,惯会助人哀伤快乐。人们高兴时,那明月便洒下皎洁的柔辉,为人助兴、凑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人们忧伤时,那月色也顿时变得冷幽幽的,照得人倍感凄凉,令人

  •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尽管也有月薪。如果以现代的

  • 兄弟,你若肯去,就是我的重生父母也!您兄弟回避!只这一句儿,你就还将我来

    出自元代朱凯的《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 第一折(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度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景,字彦明。父亲是金刀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

  • “御史台”是官职名还是官署名

    “御史台”是官职名还是官署名御史台是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在秦代开始设立,起初为“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之下又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此后便一直沿袭这个制度,由御史府

  •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意思翻译、赏析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

  •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出自唐代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