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意思翻译、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参考翻译
注释
①无边:此处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典。这里是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色。
②楚天:《文选·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来在诗文中便以此作为男女情事的常用之典。
③灵雨:好雨。《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信人。”笺:“灵,善也。”
④今夜:红,指水草,一名水荭。 浦溆(xù),水滨。此言秋已深,夜已深,水边红草萋萋,寒意袭人,那鸳鸯又栖息何处呢?意思是说不知那可爱的人如今身在何处。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所见所想之景。上阕运用叠词手法,使该词具有韵律美的特点,还运用典故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借景抒情,用“凉云”、“灵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扩大的景象,最后一句卒章显志,表现出对自己所想之人的盼望之情。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更漏子·柳丝长原文_《更漏子·柳丝长》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更漏子·柳丝长赏析_古词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
破瓮救友文言文注音版《 破pò瓮wèng救jiù友yǒu 》 光guāng生shēng七qī岁suì , 凛lǐn然rán如rú成chéng人rén 。 闻wén讲jiǎng 《 左zuǒ氏shì春c
-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翻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上一篇“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全诗意思,原文翻译,
-
【5490】茶之基本(周重林著,长沙:岳麓书社,10万字,2021年2月第1版,68元)△十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〇读书人,正是在俗事缠
-
惊弓之鸟的文言文翻译 惊弓之鸟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惊弓之鸟翻译,欢迎阅读。 惊弓之鸟
-
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
-
金榜题名时,高朋满座; 飞黄腾达日,全家皆荣。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玉女入房日,低吟浅歌 金榜题名时,高鹏满座 荣归故里日,霸气冲天 苦经学海不知苦; 勤上书山自恪勤。 天下兴亡肩头重任; 胸中韬
-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幽居冬暮》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
梦见没死,得此梦,得此梦主事业中多受他人之牵绊,身边小人多者,财运难以兴旺,与他人间有所争执,则事业多有不利。如做此梦,虽有真诚相待,却是与他人间勾心斗角,则彼此相处有不利之迹象,求财难以顺利之意。秋
-
原文兰陵王·丙子送春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