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2 23:53:51阅读:927
【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处】唐·王维《鹿柴》。 【译注1】这首五绝是 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幽静的 景色。采用反衬手法,来突现诗的意境。空山万籁俱寂,偶尔传来人语 声; 闻人声,却不见人迹,极言林深树茂。暂时的 “人声”更加突出了 山林长久的空寂。此时一抹余辉射入林中,斑驳的树影落在树下的青苔 上,小片的光影与大片的天边的幽暗形成强烈对比,令人更觉深林的幽 暗。这种以有声反衬空寂,以光亮反衬幽暗的手法,实属诗人妙笔之所 在。      注: 景,即影,指日光。 【译注2】 返景: 夕阳反照的光。景,同 “影”。句意: 空山里看不到人影,却听到了人声,深林里一缕斜阳射来,返照在青苔之上。写出了山居的幽静,透露了作者的悠闲心情。前二句静中有动,后二句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显得既幽静又有生气。 唐王维《鹿柴》 诗。( 《王右丞集笺注》 一三卷243页) 清张谦宜 《斋诗谈》 卷五: “悟通微妙, 笔足以达之。 ‘不见人’ 之 ‘人’,即主人也,故能见返照青苔。” 俞陛云《诗境浅说》 续编: “前二句已写出山居之幽景。后二句言深林中苔翠阴阴,日光所不及,惟夕阳自林间斜射而入,照此苔痕,深碧浅红,相映成采。此景无人道及,惟妙心得之,诗笔复能写出。” 【全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中年之后隐居辋川时的作品,作者融情入景,把眼前的景物与心头的兴致相会合,既描绘了和谐静美的自然景色,又表露了诗人纯净恬淡的情怀。       首句“空山不见人”,写山林的安谧寂静,空旷的山谷,超然世外,人迹罕至,五个字描画出了一幅静景。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写静中之动,山林中虽然人踪稀少,但隐逸在山中的人却放情谈笑,自得其乐。这里写人而不见人,巧妙地用声音来烘托,造成了诗歌独特的意境。明代的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过:“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若主露而不藏,便浅而薄。”王维写山林美,使人隐匿于山林之中,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做到了藏而不露,含蓄有致。      第三句“返影入深林”是动景,日落时分,晚霞透过树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山中繁茂的树木与绚烂的晚霞相互辉映,景色是多么迷人!       第四句“复照青苔上”是静景,傍晚的阳光不仅映照着丛林,连那深林中潮湿土地上生长着的一片片青苔也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全诗寥寥二十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景——动景——动景——静景,相互映衬,活画出了一幅佳妙的“山林夕照图”。        写景小诗往往得之于诗人一时的兴会,这首诗妙手偶得,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迹。景是实景,情是真情,字句也是信手拈来,不假修饰。所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赞这首诗:“佳处不在言语,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昊天乐章》 大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乾仪混成冲邃,天道

  • 马伶传·(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1)。金陵为明之留都(2),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3)、游雨华台者(4),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 新居落成对联集锦 东风开画栋;旭日映华堂大全

    四字: 吉星高照;福地呈祥 燕贺新禧;莺歌阳春 福临吉地;春满华堂 春光入户;福气临门 千祥云集;百禄并臻 门迎百福;户纳千祥 新居焕彩;华堂生辉 物华天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出处】唐·王维《红豆》。【译注】 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到的时候,就蓬勃地挂在树枝上; 但愿你能多采摘几颗,因为这些红豆最能引起人们的相思情意。一般人都称红豆为相思豆

  • 轩车还相府,灯火出天街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春夜洛阳城闻笛》源自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 酒中同乐事,关外越离忧。

    出自唐代张万顷的《送裴少府》 夕膳望东周,晨装不少留。酒中同乐事,关外越离忧。座湿秦山雨,庭寒渭水秋。何当鹰隼击,来拂故林游。

  •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ldquo

  • 百家姓《殳(shū)》姓起源

    362 殳(shū)362 殳(shū) 【寻根溯源】 殳姓主要源自姜姓,是因功获赐的姓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孙子伯陵有子名殳,殳因发明箭靶而被帝尧封为殳侯,赐他以殳为姓,称殳氏。殳,本意是指竹制兵

  • 不可久停久住,则今日走马临朝,谢了恩者

    出自元代李寿卿的《杂剧·说鱄诸伍员吹箫》 第一折(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诗云)别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别人。我须死后才还报,他在生前早丧身。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自从临潼斗宝之后,谁想太傅伍奢无礼,他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