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原文、翻译及赏析_嵇康古诗词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标签: 古诗三百首 想象 行军 抒情 志向《赠秀才入军·其十四》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以上几句委婉地劝谕其兄归隐田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弃军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注释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品评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
出自两汉贾谊的《治安策》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
原文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词句注释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2.葳蕤(wēi ruí):
-
出自唐代沈亚之的《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重归能几日,物意早如春。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
-
出自宋代张伯端的《西江月(十二之十)》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
成语发音: 「fǎn shǒu kě d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成语出处: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
-
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缔造了土耳其共和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可贵典型,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带来了深远影响。土耳其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独立战争开
-
梦见被人追杀,意味着希望有人追求自己。女孩子梦见被追杀,预示着有男生追求自己。
-
除夜有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
出自两汉枚乘的《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
-
成语发音: 「shè bǐ chéng q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涉笔:动笔;趣:意味;意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