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翻译及赏析_辛弃疾古诗词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标签: 宋词精选 写景 山水 思索 人生《清平乐·题上卢桥》译文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清平乐·题上卢桥》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不管:不许。
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清平乐·题上卢桥》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势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山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可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势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可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可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可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可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可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势的情思趋向。
《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此词当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内容主要写上卢桥一带形势景致,借以生发议论,提醒时人应以世之兴亡为念。
-
秋怀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qiū huái 秋怀yuè chū zhào běi táng,guāng huá mǎn jiē chí。liáng fēng cóng xī zh
-
出自唐代徐铉的《送刘山阳》 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所嗟吾道薄,岂是主恩轻。战鼓何时息,儒冠独自行。此心多感激,相送若为情。
-
《百家姓荣》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及家族名人 历史来源 「荣」源出: 一、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为周成王的卿士荣伯之后,受封于荣邑(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其后有荣
-
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清明》 清明 作者:杜牧年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寓言题僧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yù yán tí sēng 寓言题僧jié fēng huǒ qǐ shāo huāng zhái,kǔ hǎi bō shēng dàng pò
-
战国策·楚三·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文言文原文及
-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 帝迹奚其远,皇符之所崇。敬时尧务作,尽力禹称功。赫赫惟元后,经营自左冯。变芜粳稻实,流恶水泉通。国阜犹前豹,人疲讵昔熊。黄图巡沃野,清吹入离宫。是阅京
-
一窍不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窍不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窍不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楚襄王为太子之时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楚襄王为太子之时注音版《 楚chǔ襄xiāng王wáng为wéi太tài子zǐ之zhī时shí 》 楚chǔ襄xiāng王w
-
成语发音: 「qún mó luàn w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示例: 社会动荡,群魔乱舞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