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原文、翻译及赏析_曹勋古诗词
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标签: 宋词三百首 哀叹 边塞 写景 生活《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译文
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注释
饮马歌:词牌名。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
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这里是泛指塞外。
塞烽:塞上烽火。
岁华:年华。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赏析
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创作背景
靖康末年(1127),作者随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燕山遁归,绍兴中又奉命使金,对北方的情况比较了解。这首词的曲子原在金占区流传,作者据以填词并题名为《饮马歌》,虽非自撰腔,但配以歌词则属首创。
-
【生卒】:1190—1257【介绍】: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
-
原文赏析: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
-
原文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词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2、城:长
-
成语发音: 「gǔ zhàn ér l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成语出处: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
伯道无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伯道无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伯道无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义乌有群爱读诗的外国人》 老外参加诗朗诵节目表演。Th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Yiwu take a selfi
-
出自唐代许敬宗的《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星次绝轩台,风衢乖禹服。寰区无所外,天覆今咸育。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疏网妖鲵漏,盘薮怪禽逋。髯飞尚假息,乳视
-
出自先秦佚名的《皇矣》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
-
回不去的故乡有一首歌这样唱,青春是永远的故乡。再见,青春。说出这句话时,是否意味着已然老去。不可否认——青春是每个人都回不去的故乡。当我们大踏步向前走的时候,心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却没想到这一
-
成语发音: 「fàng fàn liú chu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歠:喝,饮。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