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清明作原文、翻译及赏析_屈大均古诗词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标签: 清明节 壮志未酬 抒怀《壬戌清明作》译文
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壬戌清明作》注释
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作:此处指天气变化。
“落花”二句: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落花、啼鸟之无知,更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
怆(chuàng):悲伤。
《壬戌清明作》鉴赏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壬戌清明作》创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
熊曼作品苹果园1一些果子在阴影里酣睡另外一些已经醒来在风中交头接耳这个下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窥见了这些小美女们出阁前的静好时光2一枚 "> 宿迁
明-陈蒙古邑临河水,昏鸦噪县门。四方争集市,三户自成村。禾黍秋风陇,牛羊落日原。客愁千万种,辛苦向谁论。形式: 五言律诗押[元]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3)首陈蒙(明)成就不详经
-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过秦论中》原文鉴赏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2。天下之士,斐然向风3。若
-
成语发音: 「bú qiú shèn ji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出处: 晋·陶潜《
-
出自宋代刘涧谷的《西江月(贺人女晬)》 淑质生当良月,晬辰喜遇今朝。掌心托个儒人苗。早晚夫人争叫。阿母神仙苗裔,阿爷宰相丰标。阿兄气宇更飘飘。阿弟看看速肖。
-
成语发音: 「yī sī bú gu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成语出处: 《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
梦见云彩,是厄兆。梦见云彩被风吹散,天空晴朗,灾难会很快消除,并一去不复返。梦见太阳附近有云彩,是吉兆,意味着在贵人的帮助下能摆脱困境。梦见白云,自己和邻居的庄稼会获丰收。梦见乌云,住宅区会出现传染病
-
成语发音: 「bú yí yú l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
-
我慌还一个庄家万福 出自元代石君宝的《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 第一折(老旦扮卜儿同正末扮秋胡上,卜儿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老身刘氏,自夫主亡逝已过,止有这个孩儿,
-
成语发音: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ú kě wà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