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克庄古诗词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标签: 中秋节 节日 思念 伤怀 人物 妇女 情感《木兰花慢·丁未中秋》译文
在水亭旁注目远望,归期还没到,猜测着还差几天。隔着绿色的帷幔屏风,画着新长出的眉毛,犹如遮挡着半边的脸。片刻飞起的淡淡的薄雾,被西风吹得不留一丝痕迹。顷刻,变化不定,夺回了月亮。
乘云到了玉皇大帝家。人世间敲打三下鼓,试着自己判定今生,更是看了好几次,小住为最佳。何用形状像钩子一样的玦,相伴着半菱花。不要遣怪发鬓苍白的嫦娥。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注释
凝望:注目远望。
白衣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出自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意思是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何须:何必,何用。
苍华:发鬓苍白。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鉴赏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词。
上片写闺中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进行了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点点的伤感。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创作背景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
-
出自唐代魏徵的《享太庙乐章。大明舞》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勋华既没,禹汤勃兴。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察纬告征。上纽天维,下安地轴。征师涿野,万国咸服。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殊域委赆,怀生介福。大
-
与顾章书 吴均 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
-
原文赏析: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拼音解读:jiàn lǎo duō yōu bǎi shì
-
出自唐代刘知几的《仪坤庙乐章》 妙算申帷幄,神谋出庙廷。两阶文物备,七德武功成。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将军献凯入,歌舞溢重城。
-
出自唐代怀素的《题张僧繇醉僧图》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
传檄而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传檄而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传檄而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清-谢元淮抗节济时艰,论当年守御声威,实先郭汾阳、李临淮,功存庙社;显忠关世教,考兹土烝尝旧典,当与伍子胥、陈武烈,气壮湖山。形式: 对联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24)首谢元淮(清
-
成语发音: 「dé qí suǒ zā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
-
穹苍颢气罡风健,吹得璇玑从左转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铁拐李上)(王母诗云)阆苑仙家白锦袍,海中银阙宴蟠桃。三更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子童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