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枣花至小能成实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溥古诗词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标签: 情感 咏物 牡丹 植物 抒怀 写花《咏牡丹》译文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咏牡丹》注释
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咏牡丹》赏析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出自宋代陆游的《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参考赏析赏析初夏是令我激动
-
出自唐代耿湋的《秋晚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 寒几坐空堂,疏髯似积霜。老医迷旧疾,朽药误新方。晚果红低树,秋苔绿遍墙。惭非蒋生径,不敢望求羊。
-
出自唐代石殷士的《闻击壤》 尧年听野老,击壤复何云。自谓欢由己,宁知德在君。气平闲易畅,声贺作难分。耕凿方随日,恩威比望云。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无落于吾事,谁将帝力闻。
-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全文: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
-
成语发音: 「chāi bái dào z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
-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出自唐代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参考
-
冰肌雪肠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冰肌雪肠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冰肌雪肠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 帝谓旦曰:寇准多许人官,以为己恩
出自元代脱脱的《宋史·寇准传》 宋史·列传四十(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
-
出自先秦佚名的《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