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题竹石牧牛原文、翻译及赏析_黄庭坚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14 17:00:53阅读:278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标签: 咏物 抒情 竹子

  《题竹石牧牛》译文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

  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题竹石牧牛》注释

  子瞻:苏轼。苏轼工画竹石枯木。

  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野次:野外。

  峥嵘:山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

  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

  阿童:小童儿。语出《晋书·羊祜传》中吴童谣“阿童复阿童”句。这里代指小牧童。

  箠(chuí):竹鞭。

  御:驾驭。

  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砺角:磨角。

  残:损害。

  《题竹石牧牛》赏析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此诗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前面八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划。“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显示出来了。“篁”是丛生的竹子,前面着一“幽”字写它的气韵,后面着一“绿”字写它的色彩,形象也很鲜明。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点明他手中的鞭子,动态亦可想见。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更为传神。按《孟子·梁惠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是以“觳觫”来形容牛的恐惧颤抖的样子。画中的老牛虽不必因恐惧而发颤,但老而筋力疲惫,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于是也就给人以觳觫的印象了。画面是静态的,它不能直接画出牛的觳觫,诗人则根据画中老牛龙钟的意态,凭想象拈出“觳觫”二字,确是神来之笔。诗中描写四个物象,又并不是孤立处理的。石与竹之间着—“倚”字,不仅写出它们的相邻相靠,还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则牧童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四个物象分成前后两组,而在传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上,又配合呼应,共同构成了画的整体。能用寥寥二十字,写得这样形神毕具,即使作为单独的题画诗,也应该说是很出色的.

  但是,诗篇的重心还在于后面四句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这段感想又可以分作两层:“勿遣牛砺角”是一层,“牛斗残我竹”另是一层,它们之间有着递进的关系。关于这四句诗,前人有指责其“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的(见陈衍《石遗室诗话》),其实并没有评到点子上。应该说,作者对于石与竹是同样爱惜的,不过因为砺角对石头磨损较少,而牛斗对竹子的伤残更多,所以作了轻重的区分。更重要的是,石与竹在诗人心目中都代表着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磨损石头和伤残竹子则是对这种宁静和谐生活的破坏,为此他要着力强调表示痛惜,而采用递进的陈述方式,正足以体现他的反复叮咛,情意殷切。

  说到这里,不免要触及诗篇的讽喻问题。诗中这段感想议论,除了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好和破坏自然美的痛心外,是否另有所讽呢?大家知道,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在神宗时就已展开。哲宗元祜年间,新党暂时失势,旧党上台,很快又分裂为洛、蜀、朔三个集团,互相争斗。至绍圣间,新党再度执政,对旧党分子全面打击。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体句式(如“石吾甚爱之”的上一下四,“牛砺角犹可”的上三下二)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后四句的格调,前人认为是摹仿李白《独漉篇》的“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陵阳先生室中语》引韩驹语),但只是吸取了它的形式,词意却翻新了,不仅不足为病,还可看出诗人在推陈出新上所下的功夫。

  《题竹石牧牛》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黄庭坚与苏轼、李公麟同在京。苏轼与李公麟多次作画,黄庭坚题了好几首诗,这首是最出名的一首。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寒食

    清-洪升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形式: 五言律诗押[先]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14)首洪升(清)成就不详

  • 弄龟罗(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弄龟罗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nòng guī luó 弄龟罗yǒu zhí shǐ liù suì,zì zhī wèi ā guī。yǒu nǚ shēng sān nián,

  •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

    出自唐代顾非熊的《秋日陕州道中作》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 电影入飞阁,风威凌吹台。

    出自唐代杨师道的《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 云暗苍龙阙,沉沉殊未开。窗临凤凰沼,飒飒雨声来。电影入飞阁,风威凌吹台。长檐响奔溜,清簟肃浮埃。早荷叶稍没,新篁枝半摧。兹晨怅多绪,怀友自难裁。况复重

  • 《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鉴赏

    【原题】: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微臣去国抚事感伤因成此诗

  • 催宗文树鸡栅(杜甫)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催宗文树鸡栅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杜甫 cuī zōng wén shù jī zhà 催宗文树鸡栅wú shuāi qiè xíng mài,lǚ cì zhǎn bēng pò。yù

  • 圆光生碧海,素色满瑶池。

    出自唐代叶季良的《赋得月照冰池》 霁夕云初敛,栖娥月未亏。圆光生碧海,素色满瑶池。天迥轮空见,波凝影讵窥。浮霜玉比彩,照像镜同规。皎洁寒偏净,裴回夜转宜。谁怜幽境在,长与赏心随。

  •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

    出自唐代李瀚的《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 王珣短簿。伏波

  •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出自唐代卢仝的《扬州送伯龄过江》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