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偶题原文、翻译及赏析_秦观古诗词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标签: 伤春 春天《三月晦日偶题》译文
季节气象不断变化,日新月异,痴情的男女总是想将春天苦苦留住。
何必为一时的百花凋零而感到遗憾,夏天的树木已成荫,多么可爱动人。
《三月晦日偶题》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芳菲:香花芳草。
何须:何必,何用。
可人:称人心意。
《三月晦日偶题》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首先从节令上着手,说自然界的风物,随着季节的转换而不断更新,而痴心儿女何苦要对春天苦苦留恋;三四句从反对痴心儿女对春天的逝去而伤心遗憾上着手,指出对繁花的凋谢不需要抱恨,接下来的夏天,树木荫浓,同样令人高兴。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苏轼)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苏轼 wáng qí wàn xiù cái yù jū wǔ chāng xiàn liú láng fú zhèng y
-
出自唐代王纬的《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蜂虿聚吴州,推贤奉圣忧。忠诚资上策,仁勇佐前筹。草木成鹅鹳,戈鋋复斗牛。戎车一战后,残垒五兵收。野静山戎险,江平水面流。更怜羁旅客,从此罢葵丘。
-
这是一篇充满积极意义又不乏消极因素的著名歌行。今人郁贤皓以为写于乾元二年(759),诗人赦归江夏一带时,似可从。江,指汉水。诗人其时与友人畅游汉水,因吟抒感。">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出自唐代沈彬的《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
不废江河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废江河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废江河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周昙的《春秋战国门。鲍叔》 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
成语发音: 「jué jū ér q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
-
七录 《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①,钞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钞,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后名读书之⑦斋曰“七录”。阅读训练1.
-
出自宋代丁几仲的《贺新郎(贺人妾生子)》 喜溢蟾宫梦。起推衣、平章窦桂,湿鸦飞动。果报佳音传络秀,丹穴雏生彩凤。想孔释、亲来抱送。不羡徐卿秋水澈,试闻声、识破真英种。培杞梓,待时用。当年绛帐承新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