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幂离到雪胸——武则天的时尚,范冰冰们不懂
从幂离到雪胸——武则天的时尚,范冰冰们不懂
文/扬眉剑舞
近日的热播剧《武媚娘传奇》重新引起了大家对于唐代时尚的关注,剧中华丽的服饰、高耸复杂的发饰,以及性感的袒胸装,都成为热议甚至争论的话题。到底这些元素是否反映了唐代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回答。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脸谱式概念,简单地认为唐代以肥为美、宋代清雅纤细。但其实古时流行变化的速度并不输今日,甚至三五年便会有所改变。自入宫到退位,武则天一生历经初唐至盛唐近七十年,这一段时间的宫廷服饰,不管是从审美、妆发、服装到面料、纹样,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撇开影视剧不谈,不妨来看看武则天这一生所跨越的唐朝流行史。
一 纤细保守的旧朝遗韵
贞观年间的女装,领口、裙腰较高,身材纤瘦。绘图/燕王王非
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时入宫,在当了十二年才人之后,随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贞观距唐代开国不远,女装风格尚与北朝后期、隋类似,崇尚纤细的身形并相对保守。
“红衫窄裹小撷臂”,上衣多为交领或圆领襦衫,不论是平时所穿的窄袖短衫子,还是宫廷贵妇的大袖襦衫,领口相交的位置都很高。此时裙腰位置也极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几近领口。大量使用北朝以来即已流行的肩带裙,裙摆宽阔拖地,所以宫女、婢女在室外行走或劳作时,还会在腰胯部束带,将裙摆收拢高便于行事,露出裙内所穿的条纹袴。裙色则以红绿、红蓝、红白、红黄长条间色为多,可称为“间裙”或“间彩裙”。
当时一般发型仍有浓郁隋风,鬓发收拢服帖,头顶则以低矮的层叠盘绕型发髻为主,或盘绕成单髻,或带鬟双髻。有一种挽发收拢至脑后,自下翻转而上成的高髻,自出现以来,很快从宫中开始自上而下流行开来,即文献所称的“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皇甫德给唐太宗上书就说过“俗尚高髻,是宫中所化也”。
唐初服饰上的保守,除了领口、裙腰较高以外,还体现在妇女出行的遮蔽上。当时的宫人、王公之家的贵妇不仅平时遵守礼教,衣装严裹,出行乘马时,也须头戴一种障面蔽尘之巾“幂离”,全身上下档得严严实实的,“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
二 步入开放的高宗朝
高宗初妇女出行所戴薄纱较长的帷帽绘图/燕王王非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再度入宫,之后被封为二品昭仪,一步步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登上皇后之位。这时唐代女装的风格也悄然开始发生了变化,崇尚的身形从瘦弱转为更加挺拔,风气也渐开放。
上衣领口逐渐流行圆领袒胸式,长袖衫之外多再套一件短袖衫,衣袖缘的装饰也逐渐增多。短袖衫下摆常常不束在裙内,有时甚至只系合第一枚扣袢,而下摆打开。此时长裙束腰的位置开始略往下移至胸,露乳的程度增大,但依然裙腰紧束,下摆宽阔,整体呈三角钟状。紧束胸腰的形象为时人所欣赏,如当时僧人法宣《和赵王观妓》中的“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刘希夷《公子行》“愿作轻罗着细腰”所赞誉的一样。
发髻的种类和形态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发展得更加饱满高大的半翻髻外,各种各样的单、双鬟髻也大为流行,小者如指,大者如拳,长者似角;还有的余发不回绕成环,随意垂下。宫廷贵妇还有更加夸张的鬟髻,环径加倍扩大,成为醒目的左右两大鬟,也是舞女的常用表演发型。
此时妇女出行也逐渐抛弃障蔽全身的幂离,而只在帽檐缀一圈到颈部的薄纱遮挡的帷帽,帷帽的薄纱拖裙还逐渐缩短,“施裙到颈,渐为浅露”。高宗虽几次下敕禁断,认为“百官家口,咸预士流,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但“旋又仍旧”,开放的风气似乎要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三 武周风华丽绽放
武周时的女性造型,雪胸袒露,衣料华丽,石榴红裙颜色浓艳。绘图/燕王王非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政事皆由武后处理。载初元年(689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直至神龙元年(705年)被迫退位。随着女性政治地位的大幅提高,唐代女装风格也有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可算是唐代女性形象最从容自信、丰满匀称、曲线优美的一段时间,同时着装风气也最为开放和暴露,装饰也逐步走向华丽。作为一个女性当权的时代,这也是合乎情理的转变。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于展露身材的自信。上衣领式转为以直领对襟为主,外套短袖衫也大多为下摆不掖入裙腰的直领衣。“粉胸半掩疑晴雪”,由于领式的改变,以及裙腰位置的进一步下移,女性袒露丰满胸部的程度也大大增加,从出土武周时期的陶俑、壁画上看,酥胸半露的形象极多,程度甚至在今日看来都略显夸张。
裙装的颜色惯用大红、绿等浓艳强烈的颜色,其中红裙的记载尤多,常常被称为“石榴裙”,武则天本人便有名句“开箱验取石榴裙”。由于裙摆的贴身程度和垂坠感加强,身形曲线则被勾勒得更加修长优美,裙摆前缘则被高高的履头所挑起。
上层社会女性衣料越发铺张奢侈,在衣缘用锦料的做法越来越多,甚至整件短袖、背子均用富丽堂皇的大花锦绣制作。衫子和单色长裙上也常印染有各种散点、花朵纹样,还出现一种在裙窄条中嵌满铺满花样、云气的装饰法。
发型也变得更加蓬松,尤其两鬓隆起为“云鬓”状,不再是初唐收拢服帖的状态。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假髻,以簪钗、系带固定,并装饰各种华丽钿饰和步摇簪钗。
武周风一直维持到了开元前期,而唐代妇女崇尚丰腴为美,衣着宽松的风尚,则是杨贵妃登场之后的后话了。
-
《山园小梅》宋代: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梅花,文人雅士之所好。
-
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
-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鉴赏: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免,静若淑女,有声有
-
古怨别 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注释: ⑴古怨别:古人离别的怨情
-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迹此恨谁知!
-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作品赏析【注释】:
-
秋思赠远二首 王涯 其一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
-
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
-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
才子佳人,珠玉合璧。王家温婉贤惠的女子成了他的娇妻,而青年才俊的他亦成了她最好的夫君。他们夫妻绸缪,诗书琴画,相与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