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于一·(清)归庄
此子[3]既丧,淮浦遂无人矣[4]。又地处嚣尘,无高山茂林,可容屐齿[5],终日闭门闷坐而已。视仁兄居广陵[6]佳丽地,日与骚人韵士临风赋诗,登高长啸,声与竹西[7]歌吹相杂,岂非天上人耶!敞邑顾宁人[8]兄,德甫先生之孙也。兄间者[9]为我言,方杖苴[10]时,德甫先生不远二千里遣使致生刍[11],有古君子之风。今宁人亦素车白马,走九百里,哭万年少。家风古谊[12],不堕益敦[13]。然此兄非止独行之士也,贯穿古今,指画天地[14],深心卓识[15],弟所师事。
弟为言[16]仁兄谆谆问其家世,兹南还便道奉访。兄试略其寝貌[17],听其高言,知弟之非妄许也。
——归庄集
注释:
[1]万年少:万寿祺,字年少。淮阴(今属江苏)人。明亡不仕,常著僧服。善诗。顺治十年(1653)游昆山,聘请归庄教其子,后与归庄同返淮阴,至五月卒。[2]彻览:犹言读毕。[3]此子:指万寿祺。[4]淮浦:即淮阴。无人:没有人才。[5]屐齿:指登山。《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6]广陵:扬州古称。[7]竹西:本指扬州市北的竹西亭(又名歌吹亭),此处代指扬州。[8]顾宁人:顾炎武字宁人,与归庄同乡。[9]间者:近时。[10]杖苴(jū居):即苴杖,粗糙的竹杖,古时守父丧所用。[11]生刍:新割的草。《后汉书·徐稚传》:“及林宗(郭泰)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遂以生刍指吊丧的礼物。[12]家风:家族的传统风尚。古谊:不同时俗的友谊。[13]不堕而敦:没有废弃而更加深厚。[14]指画天地:意为剖析万物。[15]深心卓识:学问精到,识见卓绝。[16]为言:为之言。归庄曾对顾炎武介绍王于一。[17]略其寝貌:不以他的相貌丑陋为意。顾炎武相貌丑陋,且眇一目,故云。
归庄(1613—1673),一名祚明,字尔扎,又字玄恭,号恒轩,清初昆山(今属江苏)人。他是归有光的曾孙,又是明末复社成员。曾与顾炎武—同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改僧装亡命。善书面,能诗文。著作经后入辑成《归庄集》。
归庄介绍顾炎式谒见王于一。由于顾炎武相貌不扬,归庄怕对方轻视他,故在信中特别强调顾炎武的家风古谊,并盛称他博学卓识。由此可见归庄乐于称人之美。
王于一,名猷定,字宇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善画。
-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
余生足下[1]。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2],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3],余六七
-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并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会回忆过去?曾经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曾经所经历的种种,都成了生命中或深或浅或甜或苦的回忆,如同梦幻空
-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作品赏析【注释】:
-
踏莎行 姜夔 燕燕轻盈①,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②。“夜长争得薄情知③,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④。
-
两闲日月同悠久。算来无比东君寿。一岁一归来。光风吹九垓。花枝依旧好。只自伤垂老。七十六年人。见花能几春。
-
菩萨蛮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
-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赏析: 唐代长安城东北角的长乐坊,有一佛寺,寺内朱红色大楼巍然屹立,
-
南乡子 欧阳炯 岸远沙平, 日斜归路晚霞明。 孔雀自怜金翠尾。 临水, 认得行人惊不起。 【简析】 沿着蜿蜒的河岸,踏着平软的沙滩,行人正走在归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