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14:33阅读:848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 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 部属:顺次安排

D.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 匡言:歪曲的语言

5.对文中域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慷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肜,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肜,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风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5分)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分)

参考答案

4 、D 匡言 进言匡正

5、D

6.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 “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7.(1)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因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冒”“兵革”“何因”各1分,句意2分)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总领)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辅翼”“典领”“莫”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份。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惟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肜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肜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皇上一向看重王商,命令说:“不治他罪。”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谧为“戾侯”。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石榴酒,葡萄浆。

    出自唐代乔知之的《倡女行》 石榴酒,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愿君驻金鞍,暂此共年芳。愿君解罗襦,一醉同匡床。文君正新寡,结念在歌倡。昨宵绮帐迎韩寿,今朝罗袖引潘郎。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且歌

  • “补种甘棠绕屋新,后先循吏总诗人”

    白公堤畔草如烟,绿天桥边花欲然。最是江南春色好,鹧鸪飞过木兰船。如果不作任何本事、背景的交代,光看诗歌文本,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一首 "> 为有李商隐古诗翻译 李商隐为有赏析

    原文翻译注释⑴云屏:云母屏风。指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无限娇:称代娇媚无比的少妇。⑵凤城:此指京城。⑶无端:没来由。金龟婿:佩带金龟(即做官)的丈夫。《新唐书·车服志》:“天授

  • 李树侠作品

    李树侠作品秋天的一封信风不吹,林间的皱褶起伏草色之下,遍地是不可辨认的香气和姓名一封信穷其一生无非就是从葱绿到金黄没有来得及告诉你 "> 《自永康还连日又告旱恳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鉴赏

    【原题】:自永康还连日又告旱恳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注农畴无高下沛然沾渥因赋绝句志喜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颇奈刘备无礼,着一首将持一封书,问俺父亲借个城子

    颇奈刘备无礼,着一首将持一封书,问俺父亲借个城子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第一折(冲末刘备同赵云上,云)叠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履作生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将相家。某姓刘

  • 狱中杂记文言文翻译

    狱中杂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百姓的

  • 鬅鬙的解释?鬅鬙是什么意思?描写人的词语

    鬅鬙是关于描写人的词语.鬅鬙鬅鬙的拼音:peng ceng 头发松散的样子。清·黄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出自唐代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