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曹学位《游武夷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09:01阅读:187

游武夷记

[明]曹学位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百里,抵万年宫,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履汉祀坛,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次而稍广,为幔亭。接魏志①:“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以始皇二年,架虹桥而宴曾孙②,奏人间可哀之曲。”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玉女兜鍪[móu] 之下,数里,为一线天。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

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渡隔岸,谒朱子所读书,拜其遗像,徘徊久之。以一径入云窝,陈丹枢修炼之所,存其石灶。出大隐屏以西,登接笱木梯铁缆之路,视上则恐错趾,视下则恐眩目;千盘而度龙脊,乃有仙弈亭可憩。修竹鸣蝉之外,黄冠启闭于丹房而已。天游虽称崔嵬过之,然迢递可肩舆入。登一览台,于是三十六峰之胜,可屈指数矣。复命舟里许,过隘岭,为陷石堂。小桥流水之中,度石门而桑麻布野,鸡犬声闻,依稀武陵之境③乎?于是望鼓子峰相近,穿修篁五里,木石栈道,相为钩连。叩岩石,逢然作鼓声。岩下为吴公洞,洞旁为道院。

是游凡以次达九曲矣,乃归万年宫。从山麓走二十里,游水帘,乱崖飞瀑而下,衣裾入翠微④尽湿。以别涧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

曹学佳曰:“余考《武夷祀典志》,详哉其言之,则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从来矣。始皇遣方士徐市⑤求仙海上,而武夷不少概见⑥,何以故?又按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仙,及宴曾孙,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后无闻焉。夫山灵之不以此易彼明矣。语云:‘遗荣可以修真’,是之谓夫!”

(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

[注]①魏志:《三国志》中《魏志》。②曾孙:对乡人的称呼。③武陵之境:代指桃源洞。④翠微:指未及山顶,近旁陂陀之处。⑤徐市:齐人,一名徐福。⑥不少概见:不见梗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王梯绝不可登 梯:用梯子

B.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 祠:祠堂

C.视上则恐错趾错:挪错

D.于是三十六峰之胜 胜:胜景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去以六月息者也

B.拜其遗像,徘徊久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C.视下则恐眩目/金就砺则利

D.乃归万年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

B.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

C.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

D.移舟过大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看/为更衣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4分)

(2)天游虽称崔嵬过之,然迢递可肩舆入。(4分)

(3)语云:“遗荣可以修真”,是之谓夫!(4分)

参考答案:

9.C(慵懒、僵死的、奥勃洛摩夫式的庸人文化可能都是源于对文学的文化责任的疏离与拒斥,此项变可能为必然。)

10.B(祠:修建祠堂)

11.C(连词,那么、就。A介词,表时间,在/介词,用、凭借;B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D副词,表承接,于是/副词,竟。)

12.A(原文为:移舟过太藏峰,踵御茶园,万磴而上,其山如鸟巢,盖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为更衣台。)

13.(1)途经友定旧城,那里虎患厉害,游客不敢深入前行游览。

(2)天游峰虽然说是巍然高耸,高出周围山峰,然而尽管路途远却可以乘坐轿子进入。

(3)古语说:“只有舍弃荣华富贵才能修行养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参考译文】

我在七夕前一天从建溪出发,行经百里,到达万年宫,拜谒了玉皇、太姥两位道教尊神和十三位仙人,登上汉祀坛,就是汉武帝时所说的祭祀 武夷君的坛。我乘船泛于建溪水上,可以望见武夷的几座著名的山峰,首先望到的是大王峰;其次是峰巅略平稍微开阔的幔亭峰。《魏志》记载:“魏国人王子骞是十三仙的盟主,在大王峰山顶修建了升真观,大王峰顶上有天鉴池、摹鹤岩等诸多美景。相传秦始皇二年,武夷君在幔亭峰架起虹桥来大会乡人。演奏人间可哀的曲子。”如今大王峰,即使借助云梯也绝对不可能再有人登上了,幔亭峰也只有秋蝉在那里吞咽衰草罢了。玉女峰、兜鍪(móu)峰以下,有几里路程,是一线天。途经友定旧城,那里虎患厉害,游客不敢深入前行游览。两边的山崖相互遮挡,大约有一里路程,从洞底仰视,岩顶呈现天光一线。上有风洞,附近有纪念白玉蟾斩蛇除害而建立的祠堂,附近的肃杀气氛宛如宋代当年。

划船经过大藏峰,来到了御茶园,山势崔嵬高大,那山的形状如同鸟巢,魏王换上轻便的衣服来登天柱峰的地方,被称为更衣台。划船到了时岸,谒见了朱熹读书的地方,朝拜了他的遗像,徘徊了很长时间。沿着一条山径来到了云窝峰,那里曾是陈丹枢修炼的地方,还保存着他当时炼丹用的石灶。离开大隐屏山峰向西,登上用榫头榫眼连接的木梯,走在用铁制索链做防护栏杆的山路,抬头向上看就唯恐挪错一步,低头向下看,就担心头晕目眩;幸好盘旋千磴之后,竟有仙弈亭可以稍事休息。此处除了有修竹鸣蝉之外,仅见道士出入丹房而已。天游峰虽然说是巍然高耸,高出周围山峰,然而尽管路途远却可以乘坐轿子进入。登上一览台,于是三十六座山峰的胜景,便可屈指而数。又划船走了一里多路,经过狭窄险要的山岭,就到了陷石堂。小桥流水之中,穿越石门,就看到桑麻遍野,鸡犬之声相闻,依稀是武陵(桃花源)之境吗?于是望见鼓子峰更近了,穿过修长的竹林,走了五里,途中木石栈道,交错连接。敲击鼓子峰的岩石,逢逢地发出鼓声。鼓子峰岩石下面是吴公洞。洞旁有一个道院。

这次游览,一共有九个大的弯曲,依次称一曲……至丸曲,于是最后又回到了万年官。自山麓行二十里,又游览了水帘洞,凌乱的山崖飞瀑直下,衣服未到山顶就已全湿。我从另外的山涧出来,经由崇安溪之西的楚道(往两湖(湖南、湖北)方向去的大道)归来。

曹学佺说:“我考证了《武夷祀典志》,其中记载的内容非常详细,我从中推断出人主媚于神仙,由来已久。秦始皇派遣方士徐市入海求仙,而《武夷祀典志》对徐市求仙事不见一点儿记载,这是为什幺呢?我又考查了魏子骞遇张湛十三位仙人,以及武夷君在幔亭峰大会乡人的事,这些都是秦始皇二年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当时会有这么多盛事呢?只可惜这些盛事后来没有流传下去。武夷山这样的名山并不因为这些事(徐市求仙海上时没有记载,以及 有关神仙盛事)的泯然无闻就失去了它的光彩。古语说:‘只有舍弃荣华富贵才能修行养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

  •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原文】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

  • 故乡惟有梦相随。

    出自宋代张炎的《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 梦见过寿

    梦见过寿,得此梦,五行主火,梦见礼仪相关事宜者,五行代表丁火,主近期事业中多有贵人相助,与他人间荣辱与共,性格温和之人,得以财运万千,夏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1],荡子之题也[2],游客之画也[3],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4],甘剺面以誓志[5],亦事之细焉者也;伊其相谑[6],借

  •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出自两汉佚名的《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

  • 蹷石阙,历封峦,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

  • 迩延远挹的解释?迩延远挹是什么意思?描写人的词语

    迩延远挹是关于描写人的词语.迩延远挹迩延远挹的拼音:er yan yuan yi

  • 当日个染了凡胎,准承望填还这场债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铁拐李上)(王母诗云)阆苑仙家白锦袍,海中银阙宴蟠桃。三更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为因蟠桃会上,金童玉女

  •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