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45:43阅读:882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B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C.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 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D.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 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 炀帝、高祖均 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5分)

(2) 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5分)

参考答案

10. C,(原文标点:及还.帝劳曰:“比多潜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11. B("炀帝”是皇帝的溢号)

12. D(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为“追回来再三检査”.“省”是“省查.检査”的意思.而非“叮嘱”之意)

13.(1)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 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得分点:“横恣”“巡抚”“承制”各1分.句惫2分)

(2)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雄。(得分点:“按”“无状”“.黝”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亲皇甫诞.是隋朝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杨谅起兵谋反.逼迫皇甫诞而(皇甫诞)不从命.被杀害。当时五等爵制已经废除,炀帝赞扬皇甫诞的忠心.追赠皇甫诞为柱国、私义郡公。

皇甫无逸历任淯阳太守.政绩为天下优等,两次升任后为右武卫将军.炀帝巡视江都.下诏命他居守洛阳。炀帝被杀后.他就同段达、元文都一起拥立越王杨侗。等到王世充篡位.皇甫无逸放下老母和妻子.杀出关门独自归顺国家。追他的骑兵赶了上来,皇甫无逸回头时他们说:“我宁愿死.始终不会同你一起谋反的.”.他解下金带丢在地上.说:“把这送给你们,不要再阻拦我了。”骑兵争着下马夺金带,因此幸免于难。

唐高祖因皇甫无逸是隋朝的旧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为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后。罢黜贪暴,任用廉洁良吏.法令严明.蜀民得以安宁。

皇甫希仁,是个阴险的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句结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遣给事中李公昌乘快马告诉皇甫无逸。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中与萧铣勾结.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合.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明窦璡的罪过。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于是析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皇甫无逸返回.皇帝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低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僧恨罢了。”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上说:.您没有辜负我.为什么要谢恩?”

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制史。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身边的人都不敢随便出 入.所常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皇甫无逸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芯燃尽.主人想要续上. 皇甫无逸抽出佩刀斩断带子作为灯芯.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 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他的毋亲在长安病 重.太宗让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郁不安吃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皇上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王珪驳斥说:“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亲一人而母亲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作孝.”于是改谥号为良。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王安石《材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材论 王安石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

  •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注释   《曹刿论战》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

  • 字母派作品分析

    1945年由法国诗人伊西多尔·伊苏*在巴黎发起创立的一个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这一派主张把法语单词拆开成一个个音节,甚至拆成一个个字母,来表述诗人的某种心绪。这一文学流派,也由此而得名。除伊苏外,这一派

  • 《曹景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曹景宗传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

  • 农忙时候,索是勤苦也

    农忙时候,索是勤苦也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 第一折 (冲末扮齐公子领祗候上,云)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某乃齐公子是也。祖立国临淄,自

  • 《短诗四句慰女儿·长信一封论婉约——毛泽东与女儿李讷》毛泽东诗词故事

    八十九、短诗四句慰女儿 长信一封论婉约 ——毛泽东与女儿李讷 李讷:1940年8月出生于延安,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战争年代,在毛泽东身边度过童年时光。1953年夏季考入北京师大

  • 鲁迅《“题未定”草九》散文全文

    “题未定”草九 仍是上文说过的所谓《珍本丛书》之一的张岱《琅嬛文集》,那卷三的书牍类里,有《又与毅儒八弟》的信,开首说: “前见吾弟选《明诗存》,有一字不似钟谭者,必弃置不取;今几社诸君子盛称王李

  •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门含水脚清

    出自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

  • 赋成先掷地,词高直掞天。

    出自唐代崔日知的《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弱龄好经籍,披卷即怡然。覃精四十载,驰骋数千言。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袁公论剑术,孙子叙兵篇。鲁史君臣道,姬书日月悬。从师改炎燠,负笈遍山川。上

  • 《鸟鸣涧》王维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