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45:39阅读:616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 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 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等。

C.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5分)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5分)

参考答案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 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人山恃阻,诳惑愚民)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称作“建元”错误。应称作“改元”,建元是纪岁历年的开始。

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于是向皇上报告”错误,他向道生报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

13.(1)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得分点:喻、“民不与猛雀同谋者”句式、无坐各1分,大意2分)

(2)张蒲属于谋臣之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得分点“屡”“为”“称首”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原名谟,后来改为蒲。汉代太尉张延的后人。父亲张攀,担任慕容垂的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廉洁正直著称。张蒲年轻时有父亲的风范,略微涉猎文史,以端正谨慎被赏识,担任慕容宝阳 平、河间二郡的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平定中山,慕容宝的旧官被任用的,多数降了品级。太祖对张蒲的名声早有所闻,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天兴年间,因为张蒲清廉谨慎行为方正,升任东部大人。后来授任为太中大夫。太宗即位后,被任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与决断刑獄诉讼,不接受私下请托,号称公正。

泰常初年,丁零翟猛雀逼迫官民入白涧山,图谋反叛。诏令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前往讨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军队攻打,张蒲说百姓之所以跟从猛雀,并不是出自内心,而是被威胁逼迫,勉强服从他罢了。现在如果直接用大军攻打,官民虽想重返善道,却无路可走。又惧怕诛杀,一定聚集势力抵抗朝廷的军队,然后入 山倚仗险阻,欺骗迷惑无知的百姓。这场变乱就难以处理了。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 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太宗诏令张蒲到前沿阵地抚 慰晓喻。于是有几千家投降,返回他们的本部,张蒲使他们都安定和睦。翟猛雀与亲信一百多人奔逃。张蒲与 道生等追击斩杀了翟猛雀,将首级送往京城。

后来刘裕侵占了黄河洛阳地区,太祖任命张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属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前往抵御。 刘裕攻入长安,于是返还。后改爵号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自平原东渡,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诏令加授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叔孙建攻打青州,没有攻克而返回。

世祖即位后,因张蒲清寒贫苦,妻子儿女衣食匮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用善人罢黜奸恶, 政教风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官员和百姓为他感到痛心惋惜。张蒲属于谋臣之 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被追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号为文恭。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客谓燕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客谓燕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客谓燕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

  •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

  •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出自唐代辛常伯的《军中行路难(与骆宾王同作)》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凭深负固结妖氛。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授律动将军。将军拥麾宣庙略,战士横戈静夷落。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危登剑阁。阁道岧峣起戍楼,剑

  • 《齐桓公见小臣稷》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1】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

  • 全军覆没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 使用类别:用在「作战溃败」、「澈底失败」的表述上。 全军覆没造句:01我军这次出征,一定要让敌人全军覆没。 02因为相信错误的情报,我方差点全军覆没。 03这场战役

  • 我今不报冤仇去,枉做英雄一世人

    我今不报冤仇去,枉做英雄一世人 出自元代朱凯的《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 第一折(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度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景,字彦明。父亲

  • 翠辇红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名。

    出自唐代苏颋的《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翠辇红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名。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羽骑将过持袂拂,香车欲度卷帘行。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

  •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阅读答案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

  • 《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②:明道若昧③,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④,上德若谷⑤,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⑥,质真若渝⑦,大白若辱⑧,大方无隅⑨,

  •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很多人觉得看不懂,也不会翻译。其实多积累一词多义和理解字词的意思,很快就能翻译出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