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字宗易”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赠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颇有才学。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李时顾全大局。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的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李时学识渊博。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的礼遇。
D.李时很有声望。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的尊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
(2)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
参考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在整个文句中,涉及三个主语:四方、帝、李时。因此,理清三个主语之间的关系,才能判断其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开头没有画线的文字,得知当时有祥瑞从全国各地即“四方”送到了皇帝那里,“帝”才有了一些谦让的行为和动作。但是,“李时”作为位高权重而又 备受皇帝器重的大臣,就坚持请皇帝接受,所以“时必再请”,断句应当是: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因此,排除A、B两项。再看下面的动作,“帝”更加信任“李时”,要对他进行赏赐,物品即“银章”,这跟句尾也可以照应,所以断句为: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这里要克服老师教导的“逢曰必断”的思维定式,可见此处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以排除C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世宗”为帝王庙号,并非帝王年号。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从全文中李时的仕途轨迹着眼,描述了他一生的官位升迁情况。B项,从李时做 官履行职责和为官的品格等情况着眼。C项,对原文中李时的学识等情况进行概括。D项,说明了李时在朝中的评价,来自于原文本身事实的概括,说法错误。“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并不是指“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原文未提到声望的比较,只说了一种情况: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13.(1)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或”“具”“择”各1分,大意2分)
(2)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明人。(“匡救”“恒本”“咸”各1分,大意2分)
【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一般而言,重要实词和句式 设置的题点,刚好为三个,分值为3分,而句意通顺为2分,高考阅卷老师多按点给分。
【参考译文】
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李时本人考中弘 治 十五年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嘉靖三年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脱下丧服后,出任户部右侍郎。后来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当上了尚书。世宗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以后,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的意思,想要裁定古代的典籍,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这改那。世宗一朝所制定的各种典礼,都是别人开的头,而由李时牵强附会地完成的。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所以世宗喜欢他为人的恭敬、和顺。各地送上什么吉祥之物来,李时都上书请求进行祝贺。世宗如果谦让,李时一定会再一次请求,所以世宗更认为李时忠心,赐给他的银章上刻“忠敏安慎”四个字,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时间长了,他把银章搞丢了,赶忙上书求罪,世宗又赐给他一枚。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官太子太保。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陈述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世宗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给事中、御史的专门职责,搁置他的建议未予实施。这年秋天,桂萼死了,世宗任命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大事。当时张孚敬已被免除职务,翟銮一个人为辅臣。李时在他后面进来,因为宫保官位尊贵一些,位置反而在他上边。好在两个人都不自大,在一起倒也没矛盾。世宗到无逸殿,召李时进来坐着讲解《无逸篇》,翟銮讲解《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都进来奉陪。讲完之后,世宗退回到豳风亭赐他们一桌酒宴。从此以后,几次召他,向他询问政事。十二年,孚敬又一次返回到内阁里来,翟銮回家守丧去了,献夫退休了。李时跟随在孚敬后边,只能是拱手说“好好”就是了,因此孚敬还容得下他。张孚敬退休后,费宏又一次入阁,不久就死了,李时于是独自一个做辅臣。他平时对人就宽厚、和易,到现在越发以清静主持大局。世宗也经常传他到便殿里谈话,亲切地向他咨询政事。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好人。李时前后被加官为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当时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张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还在位时死掉了,赠太傅,谥文康。
-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
-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
-
风中摇曳的诗篇每一年的秋天,都会与不同凡响的色彩相约。只是很多时候错过了欣赏。今年虽然没有远游,身边随处可见的风景也成了瞬间的感动。或许我怀着一颗幼稚的心吧。今年秋天,总因各种忙碌打乱出游的计划而郁闷
-
你为我休了媳妇,我为您剪了头发,咱两个一般的憔悴煞 出自元代佚名的《【中吕】红绣鞋_老夫人宽洪》 老夫人宽洪海量,去筵席留下梅香,不付能今朝恰停当。款款的分开罗帐, 慢慢的脱了衣裳,却原来纸条儿
-
雇倩瓦师喻 【原文】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1],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倩[2]瓦师,诣市觅之。”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
-
崔仲方夜作巫山诗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作者简介 崔仲方,字不齐。少有文武才略。周武帝有灭齐志,仲方献二十策。581年隋文帝受禅,崔仲方出为虢州刺史,又上书论取陈之策,及大举伐
-
第四折老夫孟从叔是也,自从赶我女孩儿和梁鸿出门以来,便好道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发,果然那梁鸿上朝取应,一举状元及第,除授本处县令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孟德耀举案齐眉》 第一折(外扮孟府尹同老旦王夫人领家僮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请皇家俸,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嫡亲的三口
-
出自唐代苏颋的《兴庆池侍宴应制》 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
-
出自元代王德信的《【商调】集贤宾_退隐捻苍髯》 退隐捻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抱孙孙儿成愿足,引甥甥女嫁心休。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
-
原文储商寓居京舍。舍与邻屋相连,中隔板壁;板有松节脱处,穴如盏。忽 女子探首入,挽凤髻,绝美;旋伸一臂,洁白如玉。众骇其妖,欲捉之[1],已缩去。少顷,又至,但隔壁不见其身。奔之[2],则又去之。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