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矛与盾原文、翻译及赏析_韩非子文言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标签: 小学古诗 小学文言文 哲理 故事《自相矛盾 / 矛与盾》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 / 矛与盾》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自相矛盾 / 矛与盾》揭示道理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
不切实际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切实际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切实际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年,李巨卿榜及第。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之。及就试粉闱,
-
成语发音: 「yī rì wéi shī ,zhōng shēn wéi f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
出自唐代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
出自唐代周昙的《三代门。太康》 师保何人为琢磨,安知父祖苦辛多。酒酣禽色方为乐,讵肯闲听五子歌。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 ">
-
春日早朝应制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窦叔向 chūn rì zǎo cháo yìng zhì 春日早朝应制zǐ diàn fǔ qiān guān,chūn sōng yīng hé h
-
出自唐代独孤及的《送游员外赴淮西》 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已佩郎官印,兼乘御史骢。使星随驿骑,归路有秋风。莫道无书札,他年怀袖空。
-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 目录作品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
-
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