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原文、翻译及赏析_吕不韦文言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标签: 小学文言文 哲理 寓言 故事《掩耳盗铃》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掩耳盗铃》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chuí):槌子或棒子。
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遽(jù):立刻。
悖(bèi):荒谬。
恶(e):害怕。
《掩耳盗铃》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掩耳盗铃》思考
1、“有得钟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做出了什么举动?
答:①钟大不可负。②以锤毁之。
2、当他“以锤毁之”有了新的发现,他又有什么想法?做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钟况然有声。②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面对他这种担心,这种举动,你想告诉他什么?
答:害怕别人听到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却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听不见,就放心大胆砸起钟来。每砸一下,都要用双手括住耳朵,待钟声响过后,才松开手再砸。这样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初夏游张园》。这首诗写初夏黄梅时节,诗人载酒游园,那种愉悦尽兴,陶然忘形的情状被刻画出来。作品原文 初夏游张园 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
-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出自唐代戎昱的《咏史 / 和蕃》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
-
出自唐代长孙佐辅的《山居雨霁即事》 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篱崩瓜豆蔓,圃壤牛羊迹。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喜闻东皋润,欲往未通
-
出自唐代张敬徽的《采莲曲》 游女泛江晴,莲红水复清。竞多愁日暮,争疾畏船倾。波动疑钗落,风生觉袖轻。相看未尽意,归浦棹歌声。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 禹穴苍茫不可探,人传灵笈锁烟岚。初晴鹤点青边嶂,欲雨龙移黑处潭。北半斋坛天寂寂,东风仙洞草毵毵。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
-
《长安怀古》为咏史之作。“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作者居高临下地鸟瞰了长安的险要形势和壮丽风光。紧接着,又用激昂的带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役使人民修建起来的离宫、
-
《潼关》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潼关古诗带拼音版 潼tóng关guān 终zhōng古gǔ高gāo云yún簇cù此cǐ城chéng , 秋qiū风fēng吹chuī散sàn马mǎ蹄
-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出自清代诗人纪昀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此诗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六单元(域外风情)“每周一诗”(P112)选自《晚晴簃诗汇》徐
-
成语发音: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示例: 由于主将首先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