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刘一丈书原文、翻译及赏析_宗臣文言文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 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标签: 古文观止 议论 劝慰 书信《报刘一丈书》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报刘一丈书》注释
刘一丈:即刘玢,字国珍,号墀石,宗臣父宗周的老友。一:指刘玠排行第一:丈: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辱:谦词。馈遗:赠送礼物。
孚:信任、融洽。
不才:自谦的称呼。
甘言媚词:指说好话。
袖金以私之:将金钱藏在袖中偷偷送给看门人。
刺:名帖、名片。
盥(guàn)栉:洗脸梳头。
向:从前,上次。
南面:面向南,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位。
匍(pú)匐(fú):伏在地方。
幸:希望。
交识:熟识。
虚言状:虚假地描述当日情状。
心许交赞之:心里盘算着,交口称赞。
岁时:一年四季。伏腊:夏伏、冬腊,古代两个重要祭日。
一刺:持名片拜谒一次。
经年:整年
褊(biǎn)衷:心胸狭隘。
不见悦于长吏:不被上司喜欢。
守分:守本分。
得无:该不会。
多故:多变故。
怆然:悲伤的样子。
亡论:且不说。
幸宁心哉:希望能心静。
《报刘一丈书》赏析
《报刘一丈书》是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一”,表排行居长,即老大。“丈”,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排行老大。也是江苏兴化人,与宗臣家有世交,与宗臣父亲厚交40余年。因宗、刘两家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所以在《报刘一丈书》中,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大胆揭露了相府中的丑事,真正表达了对刘一丈的深情厚意。《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优秀散文,全文四段,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是书信的开头部分,写的是客套话,作者以晚辈的身份、恭敬的口气,感谢刘一丈的来信、馈赠,并对其念及老父深表谢意。“数千里之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长者”,年纪大的长辈,指刘一丈。“馈遗”,指馈赠的礼物。“不才”,无才,自谦之词。(我在几千里外,常收到您的来信,以安慰我长久的思念之情,这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何况又承蒙你赠送我礼物,这样我更不知如何报答您了。)“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殷”,深厚的意思。“即”,由此可见。(您信中情谊十分深厚,由此可见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我也理解我父亲深深怀念您了)。这里清楚交待了宗臣老父亲与刘一丈的深厚情谊。正因如此关系密切,宗臣在信中才能对刘一丈无一保留地尽吐激愤。
第二部分
(第2、3、4自然段)是信的中心部分。作者针对刘一丈来信中“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八个字来发议论,引出自责,借题发挥,字字矢弊。
第2段,“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孚”,信用、融洽。“称”,符合,配得上。“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是刘一丈在信中勉励、劝慰宗臣的话。(上下级互相信任,才与德与自己的地位符合。)刘一丈希望宗臣能上下相孚和称位,勉励宗臣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宗臣有深切的感受。(他谦虚地说,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很不相称,这一点我本来就知道。至于上下互不信任的毛病,我身上表现的就更为严重。)这里表面上是作者自责,实际上是为讽刺时弊预设伏笔。一涉及到这个问题,作者就不禁联想到官场的情况--奸臣当道,贪官满朝,谄媚之徒青云直上,正直之士仕途艰涩。这哪里还谈得上“上下相孚”呢?于是文章很自然的由说自己“不孚”之病,转而为揭露官场的腐朽丑恶架起了桥梁。
第3段,揭露上下相孚的真相,这是全文重点。“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紧承上文。“且”,提携连词,相当于“再说”、“那么”。“何哉”,反诘嘲讽语气,表现作者不屑一谈,不吐不快的心情。他要把丑恶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让人们看看现在的所谓“上下相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对此没有空发议论,是用漫画形式勾画出官场现形图。作者以典型化的手法作了形象化的回答。作者描写了客求相公这一组镜头。“客”是下级,是一个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小官僚。而作为上级的“相公”,又是喧赫一时的权相严嵩。通过“客求相公”的描写,作者揭示出了这上下互相信任的内幕实质。干谒求见的这一组镜头写的非常精彩。
第一个镜头写客见相公之难。先看下级求见时的丑恶姿态。有这么一个下级小官僚“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从早到晚打马奔走,恭候在权贵的门口。“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指鞭打。可是“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当守门人故意刁难不肯让他进去的时候,他便甜言蜜语装作女人的媚态,(可看出客者为个人仕途而不择手段)并把袖里藏着的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求守门人帮他一把。“袖”,名词作状语,在袖子中;“私”,偷偷地赠送。“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实守门人得了他的贿赂拿他的名片进去通报了,主人也不会出来立即接见他。“即”,即使。“刺”,名片。“即”,立刻、马上。于是他只好“立厩中仆马之间”,任凭恶气侵袭衣襟,即使饥寒毒热不可忍,他也不肯离开。“抵暮,则前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把他折腾了一天,至到傍晚,那个先前得了贿赂的人才出来告诉他,相公今天累了,谢绝今天会客。请你明天再来吧。“暮”,晚上。到了第二天又不敢不来,他在家里心神不安“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通宵披衣坐着,一听鸡叫赶紧起来梳洗,再骑马赶去敲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反问修辞)?’”这个人已利令智昏,半夜三更去叫门,守门人大为关火,厉声问道:谁?他小声答道:昨天那个客人又来了。守门人更加怒气的说:你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勤快呢?那有相公这个时候出来见客的吗?
这里写到“相公倦,谢客矣”“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这里的“相公”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相公”是对宰相的尊称,作者在这里故意把权贵们说成“相公”,旨在巧妙地讽刺权奸—宰相严嵩。受到这番冷落,“客心耻之”,他心里也感到耻辱。“耻”,以……为羞耻。但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达到目的“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他强忍着对守门人说:实在没有法子,您姑且放我进去吧!“亡”,通无。“姑容”,姑且。于是“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门者再次得了他所赠的银子,才起来放他进去。他“又立向所立厩中”,又站到他昨天站的马厩里。我们看,一个下级小官僚为了巴结大官吏,以图升官发迹,不得不厚颜无耻的买通把门官,先以甜言蜜词,后以袖内屯金,还要忍受冷遇和侮辱,“立厩中仆马之间”,尝饥寒毒热之苦,尽管碰壁而归,仍不罢休,继续坐而达旦,第二天鸡叫即起,继续走马抵门,门者再次刁难,他始而强忍,继则哀求,最后只得再行贿赂。既使得其进门,仍立厩中仆马之间。这里,作者以传神之笔,把那个下级小官僚的卑劣伎俩,丑恶灵魂刻画的淋漓尽致,唯妙唯肖。展示出一个封建社会上骄下臾的群丑图,这里把门者写得盛气凌人,怒呵怒斥;客者却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用意是:表现客者为求谒于主者自愿受之的丑态;也是映衬主者跋扈,不可一世)
第二个镜头写“客见相公”,请看权者召见时的卑鄙行径。经过两天的努力,两次贿赂,忍受了两次马棚之苦,终于感动了上天。“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谢天谢地,幸亏主人出来,坐北朝南召见他,他诚惶诚恐地跑上前去爬在台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听得一声主人“进”,他连忙拜了几拜,仍爬在地下故意不起来,起来后马上奉上贿赂的银子。“主者故不受”,而主者故意推托,“则固请”,他就坚持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主人故意坚决不受,他就再三坚决请求。“故”,故意、含假装意。第一个“固”,坚持。第二个“固”,仍是坚持(故固不受,这是故意装出一付清高以遮盖他那贪财之心)。如此诚恳,盛情难却,主人这才“命吏纳之”,叫手下收了银子。他如释重负,大喜过旺,“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他忙又爬下再三拜谢,又故意迟迟不起来。他知道主人即已收下他的银子,一定帮他的忙,他能不感恩吗!“起则五六揖始出。”爬下作了五六个揖才慢慢起来。这段文字最富讽刺意味和喜剧色彩,“南面召见”本是国君召见丞相,这里喻指奸相严嵩专权。那个小官僚听说召见,受宠若惊,立即故作恭谨惶恐之态“惊走”“匍匐”“再拜”“固请”“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步步推进,层层渲染,一个可卑可鄙的小丑形象如在目前,呼之欲出,令人忍隽不掬。更于权者,虽寥寥数字,但声威俱全,一览无余。他自恃为尊,金口难开,只一个字“进”,足见他骄横跋扈,赫赫威势。对“所上受金,故不受”,“故固不受”,故作姿态,虚伪奸诈,令人肉麻。
这段话描写刻画出“干谒者”和“权贵者”怎样的丑态?干谒者的丑态:极尽谄媚贿赂之能事;权贵者的丑态:极其贪得而故作清廉。
作者主要通过何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主要是行为描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人物的丑态。
文中连用了三个“故”字,四个“固”字,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使用这几个字及其艺术效果。“故”,是故意,虚情假意。“固”,是坚决。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人的态度是矛盾对立的,作者放到一起,并反复使用,是为了强调“干谒者”和“权贵者”的坚决,实质都是极虚伪的。愈坚决就愈虚伪,愈要掩盖虚伪也就愈坚决,因而也就更显其虚伪,这就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们极其丑恶的心态。
第三个镜头写客见相公后的得意样子。那个小官僚被召见之后,如愿以偿,摇身一变又是一幅面孔。“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笑揖,大喜,奔出。”他出来对门人作揖道:幸蒙大官人照顾我,希望下次再来不要阻挡我。受门人向他还了一个礼,他便欣喜若狂地跑了出去。“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他骑在马上遇见相识的人,就扬起马鞭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很赏识我,很赏识我。并虚假地说了相公厚待的情况,即便是了解他底细的人,也在心里敬畏相公而厚待他了。“所交识”,所与交游熟识的人。“适”,刚才。“厚”,厚待、看重、赏识。相公因得了他的贿金“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相公稍微伺机跟人说一下,某人不错,某人不错!“闻者亦心计交赞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着这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一齐称赞他。这里“相公厚我,相公厚我!”“某也贤”“某也贤!”两个反复手法的运用,简直出神入化,把官僚的狐假虎威,奸相的信口雌黄,揭露的淋漓尽致。而那些势利之徒,鹦鹉学舌之状也不唯妙唯肖。文章至此顺势而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与这一段开头写奸者“所谓浮者何哉?”紧相呼应,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里通过上门者、客者、权者三人丑态栩栩如生的刻画,十分形象的刻画了官场中十分黑暗。所谓“上下相孚”,只不过是上下勾结,欺世盗名的代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长者谓仆能之乎?”(您老人家说我能够这样做吗?)这冷言一语,力发千钧,问的有力,表明作者不同流俗的态度和激愤之情。文章转为叙述自己,洁身自好,不肯向权贵们低头的作风。
第4段,写作者自己自恃高洁之权贵的品质。“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岁时”,一年的四时节令,指逢年过节。“伏腊”,指夏、冬祭祀的日子,指重要节日。(前面所说的权贵之家,除了逢年过节、伏腊祭祀递一张名帖以示祭祀外,常年不相往来。)从时间上说,在漫长的一年中,作者只有在夏天伏日、冬天腊日这些节日投上名片,以祭名节,整年都不登权贵之门,这和“客,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是一个对比。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偶尔经过他家门口,我则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加鞭催马快跑过去,好像有谁追赶似的。)“间”,间或,偶尔。“疾”,快、迅速地。从态度上说,作者见到或经过权者之门时,他捂着耳朵、闭着眼睛,急忙跑过去,这样的急速行走,表现了作者唯恐沾染上臭气的清高气节,和“客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惊走”匍匐阶下”,“大喜,奔出”这样的描写,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照。
“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唯守分尔矣!’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这就是我心胸狭隘的胸怀之处吧!,因此常常不被长官所喜欢,我却更加不理会这些。,不仅如此,而且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自我安慰:“人生祸福,命中注定,我只有谨守本分就行了!”恐怕要讨厌我太过迂腐了吧?)运用了反问修辞。从结果上说,作者这种正直、清廉的作风,导致了“长不见悦于长吏”,权贵们的提拔那就更提不上了。但作者不以此畏矣。
这一段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照,作者把正邪、洁污、直曲区分的经纬分明,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污浊现实的反抗态度,这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不顾廉耻的情况下,那是难能可贵的。诘句“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意在言外,余味无穷。一则总结了所谓和当时的时尚是大相径庭。这诘句深刻揭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满怀作者的无限愤慨。
以上是第二部分,这是全文主体。作者借用刘一丈来信所写“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大加发挥,通过具体的形象真实地尽情地描绘了“客”鉆营拍马屁的丑态,并衬托了相公的淫威虚假。写的夸张形象,穷形尽现。写自己处处和时尚作对比,并以反诘句明确表现自己,不能“上下相孚”,写的光明磊落,肝胆照人。这些现实弊端和自己的现实,在内容上是一邪一正,风格上是一谐一庄,恰当的反映了现实中的两种风气及作者的鲜明态度。
在这封信中,作者借对方来信中提到的“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句话展开议论,但整篇文章却只议论“上下相孚”一个方面,为什么?
刘一丈的来信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告诫作者。作者在回信中着重谈了“上下相孚”的看法,而没有谈“才德称位”,这是因为“上下相孚”和“才德称位”是互为因果的,是互相依存的,讲明当时社会根本不能“上下相孚”,才德不能称位也就不论自明了。抓住“上下相孚”一点来做文章,这是一种集中笔墨,切中要害的写法。
第三部分
(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劝慰之语作结,回应书信开头。“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家乡常受倭寇侵扰。“客子”,身在异乡之人,指作者本人。作者时刻思念着家乡,当然也时刻思念着刘一丈。“至于长者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则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你怀才而遭困顿,就更使我感到悲伤,天公赐给您博学多才,且莫说你自己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您轻易抛弃这些呀!希望你心情能够平静下来。)
这段话表明了几层意思?主要有三层:其一、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怀念;其二、对刘一丈抱才而困的不平和愤慨;其三、对刘一丈的劝慰,回应开头刘一丈对自己的关心。
说明这一部分和文章主题的关系?这段文字是全篇不可分割的部分,用刘一丈抱才而困的处境进一步揭露了“上下相孚”的虚伪性。
说明其在结构上的关系。回应文章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这并非一般客套话,仍然紧扣“上下相孚”这个中心。从上面所言,作者自己尚且“不见悦于长吏”,何况刘一丈这样德高学广之人呢?既是对他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也希望他能洗身持洁,以展抱负之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散文《报刘一丈书》有较高的思想性,它具有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性。作者敢冒政治的风险,以鲜明的立场和大无畏的精神把矛头指向严嵩,揭露官场中权者持骄纳贿,谒者拍马求宠的真实情态和丑恶本质,大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现象,把明代官场的丑恶内幕以及罪恶,予以淋漓尽致地描写,揭示了当时是怎样社会现象。我们说这书信不仅有揭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中所针对的虽然是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情、具体的社会现象,但是却启迪人们该如何对待不良社会风尚上做一些规律性的思考,什么样的思考呢?那就是启发我们要从品德和节操的高度去对待社会不良风气。在强大的恶劣社会风尚面前,要站稳脚步,坚守节操,保持品德的完美,不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我们要相信是非曲直、功过,历史都会给予公允的评论。代表恶势力的严嵩,曾经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但终究身败名裂;而品德高洁的宗臣为后人所传颂,这些都具有规律性。因此我们说这篇文章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新蒂。
总结
《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两方面展开,但对后者只是一笔带过,而对前者却作了详细的描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露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文章在讽刺鞭挞丑恶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不屑巴结权贵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报刘一丈书》写作特点
一
《报刘一丈书》虽是书信体的记叙文,但它的形象性和讽刺性是很突出的。作者痛斥时弊,开始提出“上下相孚”,接着就画出了官场现形记的漫画,展示出一个封建社会上骄下臾的群丑图,给人以形象的回答。“干谒求进”的典型化情节,突出了官场的实质,达到了以少胜多的作用。三个不同的人物各具特色:
“客(干谒者)”这个形象凄凉昏木,娇人瞒上,是一个不惜一切往上爬的小人。作者着重刻画了他的媚相、狂相。
“相公(权者)”气焰赫赫,贪污纳贿却又骄横虚伪,他是黑暗势力的代表。着重刻画他的傲相、伪态。
“守门人(门者)”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是一个贯会仗势诈钱的狗腿。着重刻画他的刁、奸。
作者抓住三个人物精神世界浮在外表的状态,通过生动的心理刻画与个性化的对话,来描绘人物的灵魂:
写“相公”的动作和语言有一个特点,都很简洁。“主者出”“主者曰进”“吏纳之”“稍稍与人曰”,寥寥几笔,传出了权相的威严,真是权大势大影响大。只要他“稍稍与人曰”就可以使“闻者心计交赞之”,而求者就可以升官发财。作者写这个大人物,突出了他威严下的卑鄙。作者对这个人物写的是很成功的。相公的纳贿是以虚假的推托来表现的。
写“门者”的贪财则是赤裸裸的敲诈。这个把住相府大门的奴才,对求进者是千方的刁难,“客候权者之门,他故不入”,不让客进去。受了钱之后才来拿名片,但又出来传话说“客请明天来”。第二天客又上门的时候,这个“门者怒曰”,接着作者写“又怒曰”神气的不得了。但是一得到银子盛怒全消。我们把“门者”与“相公”比较一下可看出,作者写出了大人物纳贿与小人物受贿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灵魂都是卑鄙的,都可以被钱收买,不同的只是收买的方式不同而已。大人物要做出矜持的样子,要蒙上一块遮羞布,而小人物则是公开的勒索,当然收买的价格也会因人而异。
“客”这个人物,作者突出了他不惜一切往上爬的特点。为了进相府的门,他“日夕策马”,对门者“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这是何等的卑劣。为了见到权者,他“立厩中”“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又是何等的可怜、可悲!作者对他的描写笔刺灵魂力透纸背。再看,客遭到门者的怒斥后“客耻之”,也感到很耻辱。但为了往上爬,他还是强忍着。忍不下去怎么办?他是把刚萌发的耻辱之情强忍下去,也就保持住了无耻之魂。为了向上爬,“客”这个小官僚,可以说是无耻再无耻。作者对人物灵魂的鞭挞是多么深刻而有力。作者这种深入灵魂的描写,有时也见于一词一句中。为了见到相公,“客”是费尽心机,他付出了金钱,他忍受臭气,忍气、忍困,但心里又忐忑不安,还是担心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见不到相公。但是“幸主者出”,短短四个字里面,写出了“客”终于见到了相公时侥幸欣喜的心理,他还有这样的算计,那就是终究没白费劲。还有这样的情绪,达到目的松了一口气。作者把“客”此时的侥幸心理、没有白费劲的这种算计、达到目的松了一口气的情绪,都在这一个“幸”字上画出来了,真是描写的深刻。还写出了这个“客”的语言“相公,厚我,厚我”这种重复语言,把他那踌躇满志的心理溢于言表。作者评论时事是以形象注之,生动鲜明,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
二
运用对比手法,揭示深刻的社会内容。
1、作者的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和客者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对比。一个是“策马候权者之门”,一个是“跃马疾走过”权者之门。一“候”一“过”,经纬分明,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抵头,不肯同流合污的可贵气节。“上骄下臾”反衬出作者的处事为人;同时也影射了权奸严嵩父子专权的朝政。
2、客者与门者、权者的对比,客者之于门者,一个甘言媚词丑态百出,一个狐假虎威,敲诈勒索。客者之于权者,一个奴颜媚骨,丧失廉耻,一个故作姿态,盛气凌人。什么“上下相孚”,其实就是尔虞我诈,权钱交易,以钱买权,以权谋钱。
3、客者被召见之前后,乞怜与骄人的对比。求见时他忍辱行贿,谄颜媚态,召见后他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前后对比,判若两人。通过对比,所谓“上下相孚”的一致,昭然若揭。
三
《报刘一丈书》具有很强的讽刺力量。作者在描写中倾注了他对丑恶事物的痛恨之情。我们对这种感情作一分析,可知这种感情不是不得志的牢骚发泄,也不是为了文章中故作惊人之笔,予以渲染,而是一个正直的人对黑暗现实理所应有的愤慨和批判。作者这种以图为快的满腔愤激,真挚、正义、强烈,收到了引起共鸣和加强批判的艺术效果。文章的讽刺力量也来自作者在形象描绘后的精当议论,如“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就是形象引来的结论。“长者谓仆能之乎?“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这样的反诘都是议论。由于对人物官场现状描写的生动而充分,这些一词一句的议论,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倾向,加强了批判的锋芒,使形象描绘所表达的形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增强了讽刺力量,因而深化了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启发性,希望很好体会。
《报刘一丈书》赏析
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本来,在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所以在复信中就专门论之。为了集中笔墨论“上下相孚”,所以他只用“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寥寥九个字,把“才德称位”问题轻轻带过,然后以“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二句转入论题,紧接着以“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句故意设问,于是转出大段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采用正面说理的办法来说明“上下相孚”问题,而是塑造了一对“上下相孚”的典型,通过活灵活现的典型形象,揭示当时所谓“上下相孚”的真相,从而抨击了腐朽龌龊的封建官僚政治。其揭露的深度和鞭挞的力量,都较正面论说深刻、猛烈得多。
首先,作者具体而微地描绘了一个小官僚用灵魂和金钱向掌权的“相公”干谒拍马,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从“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至“客请明日来”,是写这个小官僚的初次干谒。尽管他作尽媚态,吃尽苦头,从“日夕”而至“抵暮”,终于还是被赶了出来,干谒未成。“即明日又不敢不来”至“大喜,奔出”,写其再次干谒,喜获成功。从“马上遇所交识”至“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是写小官僚干谒成功之后的得意忘形,而大相公亦稍有“某也贤”的赞誉,于是乎实现了“上下相孚”,关系融洽了。
在这个全过程中,作者活现了两个卑鄙龌龊的人物形象。一是作为“客”的小官僚。作者写了他的两次干谒,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了他的灵魂。初次干谒,他是“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用“策马”表现其急于奔走权门;“门者故不入”,他便“甘言媚词作妇人状”,且“袖金以私之”,小官僚拍马谄媚的丑态,已露端倪。对“门者”尚且如此作态,对主人将会如何?果然,进门之后,自作卑贱,“立厩中仆马之间”,虽然“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如此直至“抵暮”。作者就是这样把所要贬斥的人物放在这样肮脏的、常人不堪忍受的环境里,以审视其灵魂。至此,这个小官僚的奴颜媚骨已毕露无遗。但作者并未就此罢休,而是跌宕一笔,让“门者”把他赶了出来,于是乃有次日黎明的再次干谒。作者写这次干谒,也同样使用了夸张、讽刺的笔法,写他唯恐误了时间而夜不敢寐,“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在受了“门者”的奚落之后,虽然心中“耻之”,但又“强忍而与言”,并再次用金钱买通了“门者”,这才得以“起而入之”。进门之后,仍然站在昨天站过的马厩中,等候召见。及至被召见,其丑态更接连而出:先是“惊走匍匐阶下”,接着是“再拜,故迟不起”,然后是“上所上寿金”,最后是“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这样完成了进谒之礼,于是,“大喜,奔出”。出门之后,立即一反常态,狐假虎威,神气非凡起来:“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厚我”叠用,其得意忘形之状,掬之可出。至此,则完成了对这个小官僚的形象刻画:为干谒权贵,寻找靠山,而急急遑遑,夜不成寐;及见权贵,巴结靠山,奴颜媚骨,狗彘不如;干谒成功,有了靠山,立即飞扬跋扈,炙手可热,令人“心畏”。作者刻画的另一形象便是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刻画这一形象,虽着墨不多,但能切入骨髓。如作者写他接受“寿金”的情态:“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文字很少,却把这个大相公贪赃受贿而又故作清廉的神态活画了出来。“故”与“故固”是揭画皮的关键字眼,讽刺意味也极强;叠用“某也贤”,并在“某”与“贤”之间嵌一“也”字以舒缓语气,表现了大相公老气横秋、胸有城府的神态,与小官僚的“厚我厚我”急于炫鬻的小人口吻适成对比。除这一对形象之外,作者写到“门者”,只是稍稍带过,但其贪横、势利的丑态便神情毕肖。作者刻画人物的本领是高明的:取其神而遗其貌,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行为、语言,寥寥数语,即可奏效。作者写下级小官僚对上级相公的干谒,取的时间是“日夕”和黎明。选取这两个时间干谒尚须有如此之等待,其他时间则可想而知;“相公倦,谢客矣”,不必理解为相公故意摆架子,而是实写相公接待事务之繁剧,亦可见干谒者之多;“饥寒毒热”四字,更包含了各种情况下的干谒活动;至于文中的一个小官僚和一个大相公,也只是各从其类中选取的典型而已。凡此,都可以看出本文的概括力。
再者,作者在以较多的篇幅绘声绘色地写完了“上下相孚”之后,转回笔墨,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不相孚,展示了另一种形象性格。对同一个“权门”,作者的态度与前者完全相反:“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即使长期“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这种刚正不阿,耻于干谒,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适成对比。文章的批判力量,是非观念,正是蕴涵在这种对比之中。至此,作者把“上下相孚”与不“相孚”的真相实情已向刘一丈陈述清楚,而作者的立场、爱憎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正是权奸严嵩父子专权时期,一般士大夫阿谀逢迎,于谒求进,奔走于严氏之门。所以这篇书信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战斗意义,直接指斥了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结党营私的罪行,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僚集团内部的污浊与丑恶,对后世也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报刘一丈书》创作背景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严嵩父子掌权时期。他们权侵朝野,陷害忠良,许多士大夫在其淫威下丧失了廉耻气节,纷纷投人其门下。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借写给他父亲的朋友刘一丈的回信而批判当时政坛风气。
-
出自唐代顾封人的《月中桂树》 芬馥天边桂,扶疏在月中。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皎皎舒华色,亭亭丽碧空。亏盈宁委露,摇落不关风。岁晚花应发,春馀质讵丰。无因遂攀赏,徒欲望青葱。
-
原文赏析: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拼音解读:xīn zhú nán yún shì ,xíng suí běi yàn lái 。gù xiāng lí xià jú ,jī
-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 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闲游谢事频。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添瓶野水遮还急,伴塔幽花落又新。自笑未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
出自唐代薛媛的《写真寄夫》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
成语发音: 「fèn wén bú q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
-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出自宋代晁冲之的《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
-
成语发音: 「jīng jiǔ bú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诗词迷网成语大全栏目提供成语经久不息的意思及拼音发音
-
这首诗用拟人、夸张、通感、典故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听笛的音乐感受,赞扬吹笛人技艺高超。"> 开门七件事
开门七件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开门七件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开门七件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