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不以爱憎匿善》原文及译文赏析
郗超与谢玄不善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郗超与谢玄不善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好,友好(2)感叹,赞叹
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
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
【参考译文】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评价: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
-
【必由之路解释】 必须要经过的道路。后也用来比喻必须遵循的规律。必:必定,一定。由:经过。也作“必经之路”。 【必由之路造句】 ①淡妆素裹,平坦笔直的耶拿桥是把埃菲尔铁塔与右岸连通的
-
原文: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
-
出自元代张国宾的《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第一折(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儿、兴儿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义。宇文秀,本贯南京人也。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赵氏,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俺在这竹
-
对于人与宇宙的关系,在现代科学语境里,其画面是很清晰的。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实在太渺小了,据说直径长达几百亿乃至几千亿光年,哪怕飞船达到光速,也无法穷尽宇宙的边缘。想一想这个都觉得累,连对比的勇
-
【欷吁】嗟叹声 【叹吁】叹息 【嗟吁】伤感长叹 【骇吁】惊叹 【咍吁】叹词,表示因伤感而叹息 【吁吁】喘气声 【吁求】呼吁恳求 【长吁】长叹 【呴吁
-
【3368】谁在导演世界(边芹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6万字,2016年7月第2版,48元)△共4篇:[1]导演世界的暗手;[2]恶搞中国的暗手;[3]被偷窃的自我意识;[4]帝国的神殿——电影。〇俄罗
-
【4242】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陶涵著,林添贵译,中信出版社,63.6万字,2012年8月第1版,68元)4部分十三章:1.革命:[1]新儒家青年;[2]北伐与内战;[3]南京时代;2.抗战:[4
-
围场中赶过甚么去了?赶过牛来大一个大虫,跳过山涧去了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雁门关存孝打虎》 楔子(殿头官上,云)只将忠义报皇朝。要竭身心不惮劳。但得举贤勤政事,同扶社稷辅神尧。小官乃殿头官是也
-
《本草纲目草部鸡冠花》文言文及解释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