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白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18:16阅读:465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注释]

    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缘愁:因为愁。

    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似:象。

    个:这样。又作“个”.

    秋霜:指白发,形容头发象秋天的霜一样白。

    [译诗]

    (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张秉戍 陈长明)

TAG标签: 李白 秋浦歌

猜你喜欢
  • 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原文及翻译

    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

  • 诗的沉郁与畅晓--读《听涛阁诗词稿》有感

    诗的沉郁与畅晓--读《听涛阁诗词稿》有感 曾凡华 在我看来,今人所写旧体诗,能入格的颇少,绍楹算是这“颇少”中的一位。清人沈德潜认为要写出有格调的诗,须得有“第一等襟抱,第

  • 为什么金庸武侠里的国师都不是好东西

    鸠摩智、灵智上人、金轮法王、桑杰、血刀老祖这些都是金庸笔下的国师,但是都不是好东西,为什么,难道是金庸在黑国师这个职业,还是另有隐情? 鸠摩智专注抢绝学一百年,在《天龙八部》当中一直专注枪枪抢,

  • 杨果《洛阳怀古》全诗赏析

    洛阳云树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五噫》拟逐梁鸿去,六印休惊季子来。惆怅青槐旧时路,年年无数野棠开。

  • 汉文帝刘恒的四个儿子: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等

    在《美人心计》当中曾经有提到汉文帝刘恒的儿子,但仅仅只提到汉景帝刘启和西汉梁孝王刘武,其实刘恒一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 汉景帝刘启 汉文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敕勒歌》翻译赏析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②, 阴山下③。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 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解释] ①《敕勒歌》: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

  • 任重道远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比喻长期肩负重大的任务。 使用类别:用在「责任远大」的表述上。 任重道远造句:01我们的未来仍是任重道远,不可轻易鬆懈。 02社会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无法立即见到成果。 03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

  • 郑颢:唯一被招为驸马的状元

    虽然电视剧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的不在少数,但真实的历史上,却只有一人! 在戏剧《铡美案》中,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的陈世美,赴京赶考高中状元,继而隐瞒婚史,与公主成婚,做了驸马爷;在黄梅戏《女驸

  • 孤篇压全唐的千古绝唱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温庭筠
  • 崔颢
  • 李颀
  • 刘长卿
  •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 贺知章
  • 孟郊
  • 贾岛
  • 王建
  • 韦庄
  • 张籍
  • 元稹
  • 许浑
  • 宋之问
  • 张继
  • 李端
  • 卢纶
  • 陆龟蒙
  • 钱起
  • 皮日休
  • 皎然
  • 罗隐
  • 贯休
  • 李益
  • 司空曙
  • 李绅
  • 李德裕
  • 杜荀鹤
  • 冯延巳
  • 鱼玄机
  • 杜审言
  • 薛涛
  • 曹邺
  • 元结
  • 李世民
  • 常建
  • 祖咏
  • 储光羲
  • 虞世南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