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也作:枫落吴江冷)。
【简析】
这首诗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发泄于词中,因而激怒新党,被捕入狱,历时百余日。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暂居定慧院。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
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龋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东门帐饮乍阕②。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
-
送石处士序 作者: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关于白露农事的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担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
-
宝鼎现 刘辰翁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劲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 听得念奴歌起。
-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校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