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李白是一位酷爱天然、喜爱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脚印简直广泛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天然美、讴歌友谊的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向来传扬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时刻的著作,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眷恋的豪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夸姣。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别的地址及个人与被送者的联系。“故人”一词说明晰两位诗人的深沉友谊。“黄鹤楼”是全国名胜,是诗人骚人流连集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当今两位洒脱潇洒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颜色。第二句“焰火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别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当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富贵,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时节。诗人用“焰火”润饰“三月”,不只逼真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征,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昌盛而又和平的现象。孟浩然要去的当地真是好当地,时刻也挑选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行天然非常欣羡。“焰火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心里的兴奋与神往。但李白又是富于豪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分,告别之情情不自禁。从《李太白集》里,咱们能够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全国闻。美女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仰,两人的友谊是多么深沉。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告别厚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边流。”外表看来这两句诗满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明显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众多的长江上只要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悉数注意力和豪情只会集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别,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帆船,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含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终总算不见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依然久久站立,目送流向天边的江水,好像要把个人的一片心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谊,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谊”这个字眼。诗人奇妙地将依依告别的厚意寄予在对天然现象的动态描绘之中,将情与景彻底融合在一起了,真实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篇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挑选了“楼”“州”“流”三个腔调动听的韵脚,诵读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边的现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心意绵绵的神态非常符合。再加上言语清丽天然,意境雄壮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扬。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征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远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
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夏 马谦斋 恰帘前社燕忙,正枝头楚梅黄。 当空畏日炽炎光,杨柳阴迷深巷。 北堂,草堂,人在羲皇上。 亭台潇洒近池塘,睡足思新酿。 竹
-
无论酒伎还是胡姬,其实都是男人酒宴上的点缀,说到底,都是为了给男人找乐子的。唐朝酒桌上的乐子离不了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她们通常是酒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艳菜。
-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简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
-
1、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2、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4、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
-
准噶尔部妄图一统蒙古 当年索额图奉命率领边界谈判代表团赴俄谈判,刚出长城不久,因道路受阻,不得不中途折回,其原因就是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两部开战。 那时蒙古分作三大部:长城以北,大漠
-
语义说明:谓一句话就把事理的真相说穿。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确切」的表述上。 一语道破造句:01老李一语道破了他的阴谋,使他恼羞成怒。 02名侦探一语道破嫌犯的手法,使他俯首认罪。 03他好像有心电感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明月万家*。蟋蟀哀音。何人不起故园心。一语最难留断袖,说观云林。回首玉堂深。谁*纶音。都门无酒与君斟。只赋祈招当赠别,如玉如
-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