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解释: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清明日对酒
宋朝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标签: 节日 清明节 相思 感伤《清明日对酒》译文
南北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时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晚上归家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清明日对酒》注释
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清明日对酒》赏析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楚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当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我”要告诉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句当然是虚景,哪里会有这么巧让诗人碰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呢!不过是说,一天的祭扫结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你凭什么这么说?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我”竟连“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吗?你们这些人,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见到你们有丝毫的伤心难过?狐狸却不同,它们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犹如此,人何以堪”啊!这一层强烈的反差不经仔细的推敲是得不到的。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强烈的还在后头:晚上回到家来,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嬉戏,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酸,怎么会知道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是还不止如此,我们再挖掘下去就发现:这些孩子都还那样弱小,是那么天真无邪,可是终归要长大,终归要衰老,终归也要死去,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遗憾,令人神伤。你看,这里正好与首联我们提到的诗人厌倦死亡的思想相照应了。是不是吃了一惊,短短十四个字,居然内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为感人心魄,发人深省之语。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人要总结了,也算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应当说这是比较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就是及时行乐。我们读到这里,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统地高唱“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或者会更直接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但果真如此简单吗?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并未区分与判断抒发及时行乐思想究竟是已臻化境,心本开阔,还是无奈愁极,故作旷达,这一点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可以作为专题来研究的。就高翥这首诗而言,显然是故作旷达无疑。你看,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何其留恋!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由此可见欲望能使人丧失本我,渐成依赖。
原本下面该是艺术手法的分析,因又要涉及理论,与我想要表达鉴赏的最初的心理流变旨趣不合,故略去。高翥是南宋后期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且为宁波人,可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我近来研究的楼钥有偶合之处。
-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出自宋代周密的《扫花游·九日怀归》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
-
唐-杜甫行李千金赠,衣冠八尺身。飞腾知有策,意度不无神。班秩兼通贵,公侯出异人。玄成负文彩,世业岂沈沦。形式: 五言律诗押[真]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1462)首杜甫(唐)成就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谊家,不识明星直到老。某乃殿头官是也。方今大宋宗皇帝,山河一统,万国来朝。主圣臣贤
-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出自宋代卢祖皋的《宴清都·初春》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
-
成语发音: 「bá dāo xiàng zh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
-
成语发音: 「qī pò bā b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演员奇谈》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的一篇关于演员身份特点的对话体评论。1770年,一本名为《嘉理克或英国演员》的小册子
-
工之侨献琴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
-
出自唐代张生妻的《梦中歌》 叹衰草,络纬声切切。良人一去不复还,今夕坐愁鬓如雪。(为长须人歌)劝君酒,君莫辞。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为白面少年歌)怨空闺,秋日亦难暮。夫婿断
-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云横秦岭家何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