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分类标签: 人物 儿童 数字《牧童》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牧童》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牧童》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牧童》创作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
资治通鉴·后周纪·后周纪五《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后周纪·后周纪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
-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
-
清-姚燮法界金轮孤,低眉佛相现。以我自在心,上作元灯荐。天笑舒堂楣,灼若神女电。香象无杀机,三灵共恩眷。老鹰过厓睨,鹦鹉语方啭。凿空生绿霞,扑地有馀茜。檀栾开画屏,潮音打成片。指顾西天门,日华动幡扇。
-
成语发音: 「rú dēng chūn t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成
-
出自唐代高瑾的《晦日重宴》 忽闻莺响谷,于此命相知。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柳叶风前弱,梅花影处危。赏洽林亭晚,落照下参差。
-
出自明代徐威的《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山风徒自溷,儒俗不同迁。对酒轻千
-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出自南北朝萧衍的《芳树》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转眼间树木就变绿了,微风过处,散发
-
成语发音: 「chá yán guān s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成语出处: 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
-
我父亲刘弘在日,尝说老爷刘晨,上天台山采药不归,到今百余年,知他是狼餐豹食?你还提他则甚?你道我上天台狼餐豹食,谁想我入桃源雨约云期
我父亲刘弘在日,尝说老爷刘晨,上天台山采药不归,到今百余年,知他是狼餐豹食?你还提他则甚?你道我上天台狼餐豹食,谁想我入桃源雨约云期 出自元代王子一的《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第一折(冲末扮太
-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