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唐诗三百首 送别 离别 咏物 写草 早教《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
我出的这门来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韩赵相难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韩赵相难注音版《 韩hán赵zhào相xiāng难nán 》 韩hán 、 赵zhào相xiāng难nán 。 韩hán索suǒ兵b
-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
成语发音: 「zhòng guǎ xuán sh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双方人数多少差别很大。众:多;寡:少。 成语出处: 《隋书 杨善会传》:“每恨
-
语义说明: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公正严明」的表述上。 大义灭亲造句: 01、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
-
出自唐代李昌符的《赠春游侣》 密林多暗香,轻吹送馀芳。啼鸟愁春尽,游人喜日长。浮云横暮色,新雨洗韶光。欲散垂□恨,应须入醉乡。
-
出自宋代林正大的《括摸鱼儿》 泛松江、水遥山碧,清寒微动秋浦。霜云霁色横无际,别鹄惊鸿无数。朝又暮。听牧笛长吹,隐隐渔榔度。骚人才子。既览物兴怀,浮游尘外,啸傲剧清思。人间世。扰扰荣途要路。瀛洲琼馆安
-
胡铨以一篇《上高宗封事》名倾朝野,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引起很大震动。我们了解他大多是通过张元干的名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梦绕神州 "> 勿顾林亭晚,方欢云雾披。
出自唐代周思钧的《晦日重宴》 绮筵乘晦景,高宴下阳池。濯雨梅香散,含风柳色移。轻尘依扇落,流水入弦危。勿顾林亭晚,方欢云雾披。
-
高邦佐自缢的文言文 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万历己未进士,授寿光知县,招抚流移,为山东循良第一。入为户部主事,出守永平,升副使备兵天津,升陕西参政。丁艰归,服阕备兵蓟州,寻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