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解释: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
秦风·无衣
春秋战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分类标签: 高中古诗 诗经 赞美 爱国《秦风·无衣》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秦风·无衣》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秦风·无衣》鉴赏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秦风·无衣》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
唐-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形式: 五言律诗押[东]韵翻译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
-
出自先秦佚名的《野人歌》 既定尔娄猪。 盍归吾艾猳。
-
出自两汉刘向的《九叹》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诚而不阿兮
-
唐-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形式: 古风押[霁]韵翻译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
-
元-曹之谦往年高步到瀛洲,岂料东陵是故侯。庾信竟归周室老,刘桢真有岱宗游。山瞻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郁郁佳城滹水上,野烟寒草未经秋。形式: 七言律诗押[尤]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
-
成语发音: 「gǒu quán xìng mì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
-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作品《桃源行》。这首诗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
-
出自元代詹时雨的《【南吕】一枝花 丽情_银杏叶凋零》 银杏叶凋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红豆冠啄残鹦鹉粒,碧梧桐栖老凤 凰枝。对景嗟咨,楚江风霜剪鸳鸯翅,渭城柳烟笼翡翠丝。缀黄金菊露,碎 绿锦荷
-
成语发音: 「èr xìng zhī h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成语出处: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
-
原文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词句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⑷意恐:担心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