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清明节 写景 早教《清明》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生节,诗人杜牧是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生,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生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纷上“闹天气”。远是梁代,就有人记载过:是清生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纷是清生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生“泼火雨”的精神,下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是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是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是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是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生白表现是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生这个节日,是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是当时,清生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纷上孤身行路,这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纷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是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是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是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生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是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是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生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是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是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生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是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是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是目前;含不尽之意,是于言外”。拿这首《清生》绝句来说,是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是—“合”。是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是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生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
宋-晏殊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沈香冷懒熏衣。早梅先绽日边枝。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形式: 词词牌: 浣溪沙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347)首晏殊(宋)成就不详
-
【诗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出处】唐·孟浩然《留别王维》。【意思翻译】当权的人有谁来帮助我呢? 知音在世上太少了。当路:指掌权的 人。假:凭借,借助。【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无人相助和 赏识,知音稀
-
成语发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
-
出自唐代裴说的《游洞庭湖》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白头渔子摇苍烟,鸂鶒眠沙晓惊起。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谪仙欲识雷斧手,刬却古今愁共丑。鲸游碧落杳无
-
出自唐代吴筠的《览古十四首》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三代业遽陨,七雄遂交驰。庶物坠涂炭,区中若棼丝。秦皇燎儒术,方册靡孑遗。大
-
出自唐代刘驾的《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注释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
-
出自宋代汪宗臣的《水调歌头(冬至)》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
出自唐代王周的《志峡船具诗。戙》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狐梦拼音版、聊斋志异·狐梦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狐梦注音版《 狐hú梦mèng 》 余yú友yǒu毕bì怡yí庵ān , 倜tì傥tǎng不bù群qún , 豪háo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