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1 15:55:40阅读:735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作品《春宫怨》,是唐末时期诗人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词句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周朴诗。
⑵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
⑶慵:懒。
⑷若为容:如何去妆饰自己。《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⑸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鸣,而是数鸟共语。
⑹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⑺芙蓉:莲花。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早年因为容貌美丽被误选入宫中;想要对镜梳妆打扮却又意态懒慵。
承蒙君王宠爱不在于美丽的容貌,那教我如何还有心思去梳妆饰容。
春风和煦温暖鸟儿啼声清脆悦耳;正午艳阳高照花影才会叠叠重重。
每年此时我都会想起乡间的女伴,怀念当年自由欢快地采撷着芙蓉。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

    出自唐代喻凫的《送友人罢举归蜀》 憔悴满衣尘,风光岂属身。卖琴红粟贵,看镜白髭新。栈畔谁高步,巴边自问津。凄然莫滴血,杜宇正哀春。

  •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赏析

      本诗主要讲述初夏时节,美景当前,却与好友知己却分居两地的无奈之情。其中“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麦子属北方农作物,水稻属南方农作物,吴,越更是对立的国家,写出作者与

  •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分析:若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分析:若   1. (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山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

  • 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蘋.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

    出自唐代陈至的《赋得芙蓉出水》 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蘋.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莫以时先后,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谁报涉江人。

  •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全诗赏析

    原文赏析: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拼音解读:xuě nuè fēng tāo yù

  • 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

    出自唐代于邺的《路傍草》 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

  • 聊斋志异药僧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济宁某,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们虱[1];杖挂葫芦,似卖药者。 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2]?”僧曰:“有。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 刻见效,不俟经宿。”某喜,求之。僧解钠角[3],出药一

  • 蹇人上天的成语故事

    蹇人上天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蹇人上天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蹇人上天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相承五运,取法三才。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福顺乐》 相承五运,取法三才。大礼爰展,率土咸来。卿云秘室,甘泉宝台。象樽初酌,受福不回。

  •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出自先秦佚名的《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