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1 15:55:37阅读:728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出自唐代诗人李益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词句注释
⑴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⑶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⑷“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⑸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⑹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⑺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作品译文
战乱之中离别,屈指算来十年。如今一朝相逢,表弟已经成人。
问姓顿感惊喜亲切,道名忆及儿时面容。
别后有多少世事变迁要说?直说到黄昏传来阵阵晚钟。
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征途,你我之间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

  • 星离云散

    星离云散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星离云散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星离云散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王瑞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写起,一直写到钦宗靖康二年,写出了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孝宗淳熙

  • 捕蛇者说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不是的。不是的。对蒋氏来说,是避重就轻的无奈之举,反衬赋敛之毒甚于蛇。带有讽刺意义。

  • 已占断春风,自种仙桃。

    出自宋代程必的《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 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有人,当此际,_云深坞,翦月

  •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yǔ jun1 yī xī huà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

  • 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忘恩负义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忘恩负义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务正业”的明朝官员还兼职当医生?

    引言一直以来,古代统治阶级对读书人极其重视,从“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排序中足以看出其社会地位。而在古代的家庭中,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希望家中能培养状元,再不济出个秀才也是极好的。从科举制度创立以来,

  •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