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全诗赏析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héng dí jīng zhēng yàn ,jiāo gē luò sāi yún 。biān tóu xìng wú shì ,zuì wǔ hé wú jun1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注释⑴封大夫:即封常清。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⑵黄花酒:菊花酒。⑶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⑷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⑸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⑹征雁:南飞的大雁。⑺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
-
出自唐代周朴的《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_《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朗诵语音和赏析_古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
-
【街头巷尾解释】泛指大街小巷各处地方。 【街头巷尾辨析】和“大街小巷”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街头巷尾造句】 ①这几天,街头巷尾总有许多人聚在一起,谈论这件事。 ②这个消
-
出自唐代耿湋的《赠兴平郑明府》 海内兵犹在,关西赋未均。仍劳持斧使,尚宰茂陵人。遥夜重城掩,清宵片月新。绿琴听古调,白屋被深仁。迹与儒生合,心惟静者亲。深情先结契,薄宦早趋尘。贫病休何日,艰难过此身。
-
出自唐代温庭皓的《观山灯献徐尚书》 一峰当胜地,万点照严城。势异昆冈发,光疑玄圃生。焚书翻见字,举燧不招兵。况遇新春夜,何劳秉烛行。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
-
后汉书原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
出自唐代佚名的《卢发》 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暂来关外分优寄,不称宾筵语气粗。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兴元沈氏庄》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露沾荒草行人过,月上高林宿鸟还。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