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1 21:20:02阅读:495
原文赏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拼音解读
rén shēng wú gēn dì ,piāo rú mò shàng chén 。
fèn sàn zhú fēng zhuǎn ,cǐ yǐ fēi cháng shēn 。
luò dì wéi xiōng dì ,hé bì gǔ ròu qīn !
dé huān dāng zuò lè ,dòu jiǔ jù bǐ lín 。
shèng nián bú zhòng lái ,yī rì nán zài chén
jí shí dāng miǎn lì ,suì yuè bú dài r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杂诗》其五)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平淡冲和、明净淳朴。“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陶渊明式的欢乐的写照,在陶渊明的诗中时有这种场景的描述,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这是陶渊明式的及时行乐,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1],其宫不备其宗器[2],宣其德行,顺其宪

  •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

  • 凿龙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出自唐代窦牟的《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 万乘西都去,千门正位虚。凿龙横碧落,提象出华胥。望幸宫嫔老,迎春海燕初。保厘才半仗,容卫尽空庐。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散郎无所属,聊事穆清居。

  • 高中怎么学好文言文

    高中怎么学好文言文   古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那么,高中怎么学好文言文?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 黄云覆鼎飞,绛气横川跃。

    出自唐代刘允济的《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龟山帝始营,龙门禹初凿。出入经变化,俯仰凭寥廓。未若兹山功,连延并巫霍。东北疏艮象,西南距坤络。宏阜自郁盘,高标复回薄。势入柴桑渚,阴开彭蠡壑。九江杳无际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老人》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屠格涅夫黑暗、沉重的日子来到了……。你自己的疾病,亲人们的苦痛

  • 百家姓的文言文及其翻译

    百家姓的文言文及其翻译   《百家姓 林》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林」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与长林,周武王克

  •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意思翻译、赏析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出自宋代苏轼的《贺新郎·夏景》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 历史大潮话陈云

    【3709】历史大潮话陈云(迟爱萍著,人民出版社,41万字,2018年2月第1版,66元)△这本书分总论、分论及尾声三个部分。总论是对陈云历史地位的基本认识,分论是对陈云部分历史活动作用的评析。尾声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