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_《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拼音注释和译文_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
正文拼音版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注释
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
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展开创作背景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展开繁体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
首联写诗人黄昏寂寞无所消遣。“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
-
出自唐代宇文融的《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宴都堂赐诗》 申甫生周日,宣慈举舜年。何如偶昌运,比德迈前贤。宠获元良密,荣瞻端揆迁。职优三事老,位在百僚先。北极回宸渥,南宫饰御筵。飞文瑶札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
-
出自唐代徐安贞的《闻邻家理筝》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
【捎信】捎去信息;带来消息;传递信件。 【捎星】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极高。 【捎脚】也作“捎带脚”。顺便;附带 【捎泊】停靠。 【捎裢】亦作“捎连”。即捎马
-
【文言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首始强。——(选自《魏文侯书》
-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作品原文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注释⑴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