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为什么刘备杀刘封不杀马超?
关羽,在《三国演义》当中是“义绝”,他的忠肝义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颂,现在还是财神爷,也是武圣。而在历史上,关羽的死也是令人唏嘘,即使吴蜀两国一直都是联盟,然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吴国还是选择要杀了关羽。关羽之死,造成的原因有非常多,其中,蜀国的刘封和马超两人都与此有关,但是为什么刘备最后只是杀了刘封,却没有动马超?
关羽之死与马超有关系吗?单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似乎是有关系的。看一看《三国志》的这条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汉代的临沮古城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南约22公里处的凉河与蛮河交汇处,也就是荆州与益州的边界地区。关羽在襄阳、樊城前线撤退后先赴麦城,即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后从麦城撤出。
南面的江陵、公安,已落入吴军之手,现在已不能去了,关羽于是转往西北方向,他想去临沮,大概是想从那里回益州。
孙权派潘璋、朱然断关羽的去路,《三国志》潘璋传记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关羽没有赶到临沮即被俘了,而临沮的蜀军并没有来救。
负责防守临沮的蜀军将领是谁呢?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检索《三国志》,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话:“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这里说的就是马超,说他依附刘备之后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刘备让他“督临沮”。在蜀汉“督”通常指“都督区”,常设于边境地区,如汉中都督区、永安都督区、庲降都督区等,相当于边防区或前敌指挥部。
按照上面这个记载,马超就是“临沮前敌指挥部总指挥”。马超死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比关羽死得晚,也就说,关羽死在临沮的时候他仍健在。
如果这是样的话马超就属于见死不救了,刘备因为这个原因杀了刘封,却没有追究马超的责任,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还在“督临沮”这个记载上,这个记载存在一些疑问:一是马超当年“以穷归备”,刘备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气对刘璋集团打心理战,所以不可能让马超远离益州到遥远的荆州去任要职;二是临沮属荆州,该州已由关羽镇守,马超被刘备拜为平西将军,关羽当时仅为荡寇将军,马超军职高于关羽,刘备不会做出这样混乱的人事安排;三是马超投奔刘备后还发生了许多事,包括张飞争忿以及彭羕事件等,说明他一直在成都附近,不可能到临沮去任职。
那么“督临沮”该做何解呢?这的确很费解,笔者以为此处应为“督临邛”之讹误。
临邛在成都近侧,位于成都西南不远,刘备那时还不可能设个“临邛都督区”,马超从汉中大约也带了少数人来,刘备让他“督临邛“其实只是让他在驻留一段时间。
-
20 许(xǔ)20 许(xǔ) 【寻根溯源】 许姓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姜姓,西周分封时,将炎帝的后代文叔封在许国(故城在今河南许昌),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战国初期,被楚国灭亡,其子
-
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少年治县》文言文的意思及道理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ldqu
-
《掩耳盗铃》课文译文及注释 因为古时候的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掩耳盗钟后来逐渐变成了掩耳盗铃,后人用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掩耳盗铃》课文
-
鵩入的解释?鵩入的典故与出处 参见〔贾生问鵩〕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
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之: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
-
吾的自传文言文文章 吾生于八零而后九年,上有长姊。吾幼时,父任一乡之长兼劳作于田涧;母缝衫补褂而操持于内厅,恩爱有加,此乃吾之至幸也。 子之血肉受之父母而教养礼仪亦
-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全曲抒发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此曲前段《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写送春情景;后段《清江引》,接起上叠歇拍,
-
《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导语:《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我们肯定都听过,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言必行。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曾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