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古诗原文及翻译_韩偓已凉赏析
原文
翻译
注释
⑴绣帘:一作“翠帘”。
⑵猩血:一作“猩色”,猩红色。屏风:一种用来遮挡和做隔断的东西。画折枝:一作“画柘枝”,指图绘花卉草木。
⑶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这里指草席。
赏析
《已凉》是唐末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情诗。此诗以工笔画的手法,用旖旎秾艳的色彩,精细入微地描写了诗人所钦慕的美人深闺绣户中精巧典雅的陈设布置,点出已凉未寒的特有时令气氛。诗中主人公始终没有露面,但床上锦褥的暗示和折枝图的烘托,隐约展示了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全诗情思深远,委婉含蓄,构思颇费心思。
韩偓《香奁集》里有许多反映男女情爱的诗歌,《已凉》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其好处全在于艺术构思精巧,笔意含蓄。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致的卧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向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帘幕、门内的屏风等一道道障碍,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结构安排所显示出的这种“深而曲”的层次,分明告诉读者这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金闺绣户。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读者视线的,是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翠绿的栏槛,猩红的画屏,门帘上的彩绣,被面的锦缎光泽,合组成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不仅增添了卧室的华贵势派,还为主人公的闺情绮思酝酿了合适的氛围。主人公始终未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不由得使人生发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的感叹。面对这幅画图,主人公不可能不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将大好青春同画中鲜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思索,更何况而今又到了一年当中季节转换的时候。门前帘幕低垂,簟席上增加被褥,表明暑热已退,秋凉刚降。这样的时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在主人公的心灵上又将激起阵阵波澜。诗篇结尾用重笔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时令变化,当然不会出于无意。配上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了。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这类命意曲折、用笔委婉的情诗,在唐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这首小诗之所以广为传诵,原因或在于此。无论从题材旨趣,还是从手法、风格上讲,这首小诗都开启了五代两宋闺情词缛丽婉约的先河。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
宪宗元和元年(806)至元和九年(814)在朗州,冬奉诏还京。诗描写了游子对秋季时序变迁、物候变化的敏感、细微的内心感触,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楚辞《悲回风》原文,注释与鉴赏
悲回风 《悲回风》是《九章》中的一篇。悲,可怜
-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熟读背诵的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纲”,同时也是“考纲”,是教学与命题的依据。语文教学要依纲据本,文言文教学更不例外。新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与过
-
【356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辅导读本(本书编写组编著,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8年4月第1版,24元)○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
-
半吞半吐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半吞半吐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半吞半吐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研究生写文言文翘课论 翘课论 晨课皆翘,非课不佳,师不善,弊在熬夜。熬夜而力亏,翘课之道也。或曰:晨课尽翘,率熬夜耶?曰:不熬者以熬者累,盖失良机,不能安睡。故曰:弊在熬夜也。
-
祭祀中文言文学习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臺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迁吕太后于园。上簿太后尊号曰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
-
流浪汉小说是十六、十七世纪在西班牙流行的以流浪者的生活遭遇为题材的小说,它是西班牙独特社会生活的产物。当时,一度强盛的西班牙经济衰落下来,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而城市仍然比较发达,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
-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
331 茹(rú)331 茹(rú) 【寻根溯源】 茹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古代北方柔然族(又称茹茹族),进入中原后汉化为茹氏。二是出自如姓。汉代有如淳,其后代子孙在“如”字上加草字头为茹姓。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