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赏牡丹·苏轼》原文与赏析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
吉祥寺故址在今杭州市。这首七绝当作于诗人的杭州任上。
作品题为“赏牡丹”,其实是“赏人”——此人不是别人,就是诗人自己。
第一、二两句是“自赏”。诗人到吉祥寺欣赏牡丹, 也许是牡丹的姿色令诗人欣喜若狂吧,他情不自禁地掐下两朵鲜花戴到了自己的头上。“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作品一开头,就活脱脱地为自己勾出了一副滑稽相。读了这两句诗,我们就好象看到了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满头戴着鲜花,正颤颤巍巍而又喜气洋洋地向我们走来,几乎可同头戴鲜花闯入怡红院的刘姥姥比美。诗人的这种狂态傻气,岂不令人解颐?诗人不仅在形态上又狂又傻,且在心理上亦狂亦傻。“不自羞”,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怕别人笑话什么?如果说有谁会感到害羞,那只有花儿——它应该为自己被戴在一个老人的头上而感到羞惭。“花羞我不羞”,这就是诗人那种既狂且傻、得意自赏的心理。
后两句是“他赏”,即写别人对诗人的观赏。“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人赏花赏得很开心, 自然要饮酒助兴。他喝得酩酊大醉,连走路也得靠人搀扶。一个醉得磕磕绊绊,头上又满插鲜花的老人, 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围观和哄笑;加之这位老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一州的长官,就难怪十里红楼卷珠帘,万人空巷争观看了。第三句在前两句“簪花”的基础上加上一“醉”,便把诗人的狂态和傻气又推进了一层;而结句更以别人的争相观看和哄笑极力烘托,终于托现了一个放浪不羁、鄙俗超凡的诗人形象。
诗人之所以采花自簪、开怀畅饮,都与牡丹喜人有关。故作品虽然写自赏、写他赏,却一点也不离题。
-
【饥饿】肚子很空,想吃东西 【挨饿】遭受饥饿 【乏饿】穷乏饥饿 【俭饿】贫困饥饿 【冻饿】受冻挨饿 【凶饿】灾荒饥饿 【匮饿】缺粮饥饿 【坐饿关】谓静坐不
-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
-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每天都会做梦,每个人做的梦都不尽相同,梦可以分为两种,即美梦和噩梦,美梦是指能够带给人美好快乐的感觉的梦境,噩梦是指能够给人带来恐惧和悲伤的梦境
-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凭吊汉代司马相如遗迹——琴台时所作。“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起首凌空而下,从相如
-
黄帝登仙的解释?黄帝登仙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
-
李白与皖南 安徽省皖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观与特有的人文雅韵,跟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结有缘分。其中结缘最深,以大量名篇为皖南诗歌 "> 蚊子是愿意被蜘蛛吃掉还是被青蛙吃掉?
脑筋急转弯题目:蚊子是愿意被蜘蛛吃掉还是被青蛙吃掉? 脑筋急转弯解析:蜘蛛对蚊子来说有点“恶毒”,而且是编织了一个网来抓它;青蛙好歹还是个“王子”,死之前还能得到
-
《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注释|大意|赏析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②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 《论诗五首·其三》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
-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谈“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肖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主